■ 杨燕 《追风筝的人》是马克·福斯特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发生在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身上的故事。梦魇一样的经历使阿米尔移民美国,当他面对一个抛开罪恶感,重新找回那个善良纯真的自我的机会,会如何选择? “为你,千千万万遍。”电影《追风筝的人》里最感人的一句台词。 先看《追风筝的人》看的是小说,在朋友的推荐下借来看的。平时很喜欢外国的电影,但是对外国小说一向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也很少主动去看。既然朋友强力推荐,也就想着随意看看吧,没有对它抱多大的希望。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没有抱希望,越会有惊喜,小说越看越好看,情节把我感动得边看边擦眼泪。 这部由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富家少爷埃米尔与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主仆俩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哈桑在为埃米尔追风筝的过程中被人强奸了,埃米尔看到后却跑掉了,后来在自责和痛苦中,埃米尔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埃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埃米尔再度踏上离开了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 小说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人性的本质与救赎,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小说里对细节的描写,让我们边读边在自己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幅电影似的画面,文字的魅力在这部小说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中所讲述的那些亲情关系、孩童时期的友谊、请求宽恕的勇气以及只能存在于爱当中的救赎的主题,无论你身处何处、受过什么样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都会被它深深地感动。 2003年,小说《追风筝的人》一经问世,便畅销世界各地,登上了小说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小说的作者卡勒德·胡赛尼是一个出生在阿富汗的医师,就像他笔下的主人公一样,小时候胡赛尼就离开了阿富汗来到美国,而且几十年来都不曾回去过。小说中他还原的是苏联入侵阿富汗和塔利班政权崛起之前的喀布尔,那个时候的喀布尔还有着“中亚的珍珠”的美誉,再加上胡赛尼移民美国的经历,让他从内容的人性和现实感着手,深刻地影响了每一位读者。 看完小说后,一直对它的情节记忆犹新,后来无意看到了由原著改编的电影,立马就点击了观看。 像其他许多由小说改编的电影一样,电影《追风筝的人》在内容上比起小说有了很多删减。但是,我觉得不能用原著小说的要求去要求一部电影,毕竟电影的表现手法是画面,一些文字可以描绘的东西,让人感受的东西是画面所不能达到的。 看了电影后,我仍然被感动得掉了眼泪,就像当初看小说时一样。看到饰演小哈桑的演员时,我觉得这就是小说里的那个哈桑,他将小哈桑的这个角色诠释得很好,看到这个阿富汗小孩子就让人很怜惜,特别是被强奸后,画面里出现的那个小小的身影,让人心痛。 我认为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很值得大家一看。特别是那句催人泪下的“为你,千千万万遍。”超过了天下所有感人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