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甘孜县8月1日电 (余应琼 记者 袁飞见习记者 唐闯 文/图)昨 (1)日,四川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在我州甘孜县举行启动仪式,标志着全省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正式启动,民族地区粮食生产发展从此将展开新的篇章。 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州委书记胡昌升、省委农工委副主任刘铁、省民委副主任甘映平、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炜、省农业厅副厅长祝春秀、州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杨凯、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国元、州政府副州长舒大春、州政协副主席孙飞等出席启动仪式。 我省民族地区幅员辽阔,青稞、荞麦、马铃薯等特需口粮作物地位举足轻重。但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粮食生产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土和坡耕地面积所占比例大、灌溉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民族地区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为此,省委、省政府领导从战略高度出发,决定实施“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我省将结合民族地区粮食生产实际,按照“突出基本口粮、支持重点区域、强化基础设施、集中连片建设”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民族地区青稞、荞麦、马铃薯等粮食主要品种,布局一批粮食生产和加工等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在民族地区全面实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力争经过5年的连续建设,有效改善民族地区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积极推进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据悉,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经过精心谋划,2011年在甘孜县、马尔康县、美姑县成功试点的基础上,今年通过调整资金结构,省委、省政府将安排省级财政资金近5000万元,在10个民族县集中用于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宣布四川省民族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炜要求,各相关(市)州、县财政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项目选择和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落实分配好专项资金,制定好资金管理办法,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在确定项目实施后,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工程实施监管力度,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州级各相关部门、阿坝州、凉山州、乐山市、绵阳市、攀枝花市、雅安市、宜宾市以及我州18个县和海螺沟景区管理局分管农业的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