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广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第04版
综合新闻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8月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维护青少年学生的合法权益
2012-08-02

教师侵害青少年学生的权益现象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侵权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素质不高。目前,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势必造成一些教师凭主观意志和经验来管理学生,因此,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便时有发生。

学生对自身法定权利了解有限。学生对自己权益的了解有限,对有些法律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

缺乏法律监督。我国的法律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是在教育法律的贯彻执行中,有时出现“违法难究”。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教育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来行使执法监督的职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社会舆论多是呼吁教师提高道德修养,对教师诸种侵权违法行为只作道德谴责,却不从法律角度予以揭露、抨击,提出防范措施。有些学校的领导遇到教师对学生的侵权事件,往往采取找教师个别谈话,制止其侵权行为的做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他人的作用。

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教师和学生家长普遍认同“打是亲,骂是爱”的古训,认为对学生体罚是对学生负责任的体现,即使严重一点,也不过是个道德问题,根本谈不上违法。加之我国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中,片面强调学生应当尊重老师,对教师绝对服从,强调的是学生的义务而非权利,把教师管理学生的权利片面理解为 “恨铁不成钢”、“不打不成才”等等,因此,造成教师侵害学生权益行为的发生。

如何有效维护青少年学生的权益呢?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教师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保障学生权益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一要学法,只有学习了法律,才知什么能为什么不能为;二要充分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利益。如果教师不知法、不懂法,自己犯了法都不知道,又怎么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呢?因此,要求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对学生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使教师明确学生所享有的权利,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从根本上提升广大教师的法律素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权利。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保护意识,正确引导,使学生清楚自己所应享有的权益以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加强法律监督力度。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必须高度重视教育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国情,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教育调解、申诉和仲裁制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与教育法律法规监督相关的一些权威性机构,从而加大监督力度。除此之外,社会舆论工具要紧密配合,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抨击,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也要加强行政监督作用,以加强执法检查监督力度,严肃处理侵害学生权益的行为。

树立民主的师生观。当今社会是民主社会,作为当代教师,教育观念必须与时俱进,明确突出学生主体的重要性,树立师生平等观念,尊重学生,充分认识到在人格尊严上,师生是平等的,对学生应给予加倍呵护,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要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中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还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让每一位家长都知道学生在校应享有的法律权利,使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共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康定县委党校 沈晓霞)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