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洪 邱果牧场是色达县亚龙乡的一个偏远牧场,但是这里的牧民心里却洋溢着一阵惊喜,据说州民委的干部职工将要到牧场来“结对认亲”,牧民们盼望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虽然亚龙乡上的包村干部和村主任先后说过几次,邱果牧场61岁的拉他老人听说和他“结亲”的是州民委的一位彝族干部,他无法想象将要来串门的这位彝族亲戚长啥样。州上来的“亲戚”好处吗?能够和自己交心谈心吗?能够真正关心牧民的冷暖吗?带着这些疑问,老人期待着尽快与这名素昧平生的彝族“亲戚”见面。直到老人枯瘦的手被州民委副主任乌尼合几紧紧握住,秋他老人才好好的打量从今天起就是自己亲戚的这个九龙汉子。“从今天起,我就是色达县亚龙乡下邱果村的人了,我们是亲戚,是一家人,做得不对的,亲戚些要给我指出来!”州民委副主任乌尼合几握着秋他老人的手,爽朗地笑道。 其实对于下邱果村人来讲,对州民委并不陌生。自从成为州民委的联系点村后,州民委的干部就成了村里的常客,经常了解村上的情况,帮助村里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还有两位干部曾经在村上驻村工作,住了一段时间。这几年,大家建牧民定居房和人口饮水工程、无畜户购买种畜,州民委通过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渠道帮助村民解决了大问题,逢年过节,寒冬腊月,州民委干部职工都会及时送来各类御寒物资和慰问金……想到这些,下邱果人心里暖暖的。 “这次结对认亲,我们应该是亲上加亲!”州民委纪检组长向锋说:“开展结对认亲活动,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通过结对认亲活动,进一步密切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实意把群众当亲人”! 酥油茶、奶饼子摆在亲戚们的面前,大家就拉起了家长里短、暖心窝的龙门阵。吃牧民饭、说牧民话本是考验干部能否真正融入群众的拦路虎,由于州民委藏族干部比例高,在浓浓的学习氛围里耳濡目染,不缺翻译人才。来自德格县的州民委古籍办主任四郎曲西精通康巴语,三言两语下来,安多牛场话也能听个八九不离十。她表示:“我们长期在机关工作,对基层的情况了解得很肤浅,认识很模糊,对于群众的喜怒哀乐、所思所盼所怨知之甚少,我们要通过经常走亲、访亲、助亲活动,为他们的生产生活助一臂之力”。 能说会道的旺波是下邱果三村的会计,他非常精辟的的概括道出了“亲戚”们的心声:“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对我们下邱果人来讲,虽然和康定相隔千里,通过结对认亲,大家由不认识到认识,我们虽然人在牧场,却从此有了康定的亲戚,我们的感情就像酥油和茶一样不可分离!”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下邱果人紧紧挽住亲戚的手,互诉衷肠,互道珍重,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州民委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我们都是农牧民群众的儿女,出身农村,来自基层,群众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坚决不能忘本,对群众、对亲人的感情不能丢;既然是亲戚,大家就要实实在在,不能说红口白牙说大话,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地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没必要许些不着边际的承诺,实事求是的作风不能丢;群众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困难都很集中,搞形式主义、做面子活路对不起群众、对不起亲戚、对不起我们的良心,我们要善于默默无闻地做实事,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帮助下邱果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基础性困难,科学发展的观念不能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