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秀丽 大乱走向大治,苦难孕育新生。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必将被文化相对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这是历史的永恒规律。经过近两个世纪惊心动魄的民族战争和融合,鲜卑加上匈奴等其他十多个北方少数民族大约一千多万人口,但是,鲜卑等马背民族的加入,也给中华民族注入了新的基因和强劲的生命力,使隋唐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昌盛。 历史是磨不灭的记忆,也是光照千古的镜子。 土族的先人吐谷浑,大约在西晋初年,出生于辽东半岛显赫的鲜卑慕容家族。公元二八四年,父亲慕容涉归去世,部落首领的权杖落在了嫡出的弟弟慕容廆手里,庶长兄吐谷浑只分得一千七百家部众。几年后,鲜卑慕容部又迁居徒河之青山,就是现在的辽宁省锦州市附近。 一天,慕容廆正率部众召开会议,忽有部卒来报,说两兄弟的马打起来了,御马被吐谷浑的战马踢伤了。廆恼怒,说父亲已经把财产分给你了,你为何不远离此地,而让马争斗呢?吐谷浑说,马食草饮水,在春气萌动的时候,脾气暴躁,打架是很正常的,何必因马争斗而迁怒于人?廆大怒说,分开还不容易,你到千里之外去吧!吐谷浑悲伤地说,兄弟分开容易,以后见面就难了。言罢,吐谷浑率部众,义无反顾,西迁而去。 慕容廆很快就后悔不迭。兄弟争胜,本来是家常便饭的一件小事,为什么会严重到让哥哥远走他乡?以后部族的人谁还能信任于我?谁还能像兄弟一样同批战袍,驰骋疆场?他马上让长史楼冯,率两千兵骑追回吐谷浑。 在西行的路上,吐谷浑双眉紧锁,面色凝重。他时而仰天长啸,时而陷入沉思。哪里是这一千七百家部众的安身之所呢? 身后一支马队呼啸而来。吐谷浑立马观看,只见楼冯跑马来报说,大王后悔了,请你速速回国,不可远离。吐谷浑不假思索地说,当年父亲在世时,曾经占过卜莁,说我们兄弟两人在一起会相克不昌。我是他哥哥,又是卑属庶出,理应离开。况且因车马争斗相怒而别,这也是上天的启示。今天,你们若能驱马东行,我便回返,若马不还,我便相随而去。楼冯让两千骑兵护拥着吐谷浑的战马东归,只走了三百余步,马便返转,悲鸣西行,如此反复十余次。楼冯见状,下马跪地对吐谷浑说,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为呀。 慕容廆在兄长走后,朝思暮想,无限悲伤,后来亲自创作阿干歌,时常击节歌唱。 鲜卑语称兄长为阿干。《阿干之歌》虽然在《晋书·吐谷浑传》、《宋书》、《北史》、《十六国春秋》等史籍中都有所记载,但实际,歌词似乎已成佚文。 在内蒙古的河套阴山一带,吐谷浑率族人游牧了二十余年。千里沃野,养肥了战马,养壮了族群,也养大了一代人。 站在辽阔的草原上,人的视野可以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来的路,也可以明明白白望到要走的路。脚下的水草虽然丰美,气候温暖怡人,但是,这是另一个强大的部族,拓跋鲜卑的地盘。渐入老境的吐谷浑依然像只神勇、豪烈的雄鹰,他不愿意再仰人鼻息,趁战乱之机,率部族再一次西迁。 吐谷浑再次西迁的确切年代,只能凭史书的记述来推测。《晋书·吐谷浑传》记载:“属永嘉之乱,始度陇而西。”永嘉之乱,史称“八王之乱”,年代大约在公元三一0年左右。吐谷浑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三一七年,也就是吐谷浑立国之年,享年七十有二。以此推断,再次西迁的吐谷浑,已经是年迈七旬的老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