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关州电站。 铂镍矿浮选车间。 引子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81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4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6亿元,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5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9186元,增长1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49元,增长1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面对这一发展目标,丹巴县委书记杜德清铿锵有力地说,“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必须要实现高点起步、良好开局、乘势突破,这是保持当前良好发展态势和浓厚发展氛围的现实需要,是抢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主动权和制高点的必然之举,是打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实基础的战略要求。形势逼人,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要求定位目标,以更大的手笔打开局面,以更强的气魄推进工作,力求在高起点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大发展。” 做“精”一产 发展现代农业 ■ 更登泽郎 文/图 入秋的丹巴依然翠绿成荫、鸟语花香,山川大地到处焕发勃勃生机、田间地角随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勤劳智慧的丹巴人正用他们致富的双手谱写一曲“争分夺秒抓生产、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华丽乐章。 今年以来,该县按照省委“一主三加强”藏区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主题,大力实施“三四三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团结一心,乘势而上,奋力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效益提升、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农牧业是丹巴发展的基础产业,更是农牧民主要的生计来源。该县以促农增收为目标,举全县之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农业产业。依靠科技助推种养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规范化、产业化、基地化、品牌化”为方向,采取政策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指导、效益分析等措施,扩大酿酒葡萄的种植面积,努力打造“中国高原葡萄酒之乡”。相继编制了《丹巴县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丹巴县高原酿酒葡萄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产业规划。突出重点建设新农村。积极推进甲居、中路、岳扎片区新农村和布科村省级民族团结示范新村建设,启动太平桥、巴底、半扇门9个村新农村建设。投入1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定居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确保今年全县8个定居点全部验收合格。截至6月已成功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462万元,申报两资项目18个共1520余万元、以工代赈项目2个共300万元。并加强与对口扶贫单位的沟通衔接,与成都市成华区意向性达成5个对口帮扶建设项目。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000万元,积极打造二瓦槽、二马、党岭、二道桥4个村整村推进新村扶贫项目和酿酒葡萄、优质核桃产业化基地建设。 做“强”二产 开发优势资源 该县力争完成10余座小型水电站和总装机31.3万千瓦的二瓦槽、大桑、磨子沟、沙冲、永西等5座中型水电站的可研工作。加快50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力争在明年上半年竣工投入营运。截止5月,水电开发完成投资2.82亿元,预计全年水电开发、电网建设及移民搬迁总投资超过13亿元。优势矿产加快开发。积极促进铂镍矿重组扩建和联合开发,大力推进矿山道路、电网、新厂区征地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多措并举,加大对现有矿山企业的清理整顿,鼓励矿产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坚决取缔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矿山企业;加快探矿权申报工作,力争年内新增矿源点2个,实现全县规模以上矿产企业工业增加值1.05亿元。 做“大”三产 做强文化旅游 按照“兴旅游、抓三产,聚人气、活商机”的要求,激活各种要素,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层次。编制完成古碉保护规划,积极推进申遗工作;完成县文化馆、图书馆、新华书店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投资80万元完成东女国休闲体育广场扩建工作。全力推进甲居创4A级景区工作,制定丹巴嘉绒民族民间文化收集整理建库工作方案。成功举办2012首届嘉绒文化研讨会。积极开展了长沙坝旅游服务区建设工作,有力推动党岭景区、大草坪藏寨和嘉绒藏族民族手工艺传习基地规划和开发;加强同国内主流媒体的合作,努力推介丹巴文化旅游资源。今年1至5月共接待中外游客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950万元。 做“美”城市 提升城市品位 今年来,该县把加快嘉绒新区建设作为推进旅游兴县战略的重大举措,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施工、高质量管理,牢固树立“打造高原一流精品城市”的理念,力争通过几年的拼搏,建设一个集商贸、旅游、居住、办公、休闲为一体的,充分体现嘉绒民族特色的精品新区,切实优化提升城市品位。拟开工建设大风湾防洪堤、滨河公园等项目,不断完善新区配套功能。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相继启动新区60个政府投资、市场开发类项目和水、电、路、气、管网、广电、通讯等基础设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实现投资1.5亿元以上。 县城总规和控制性详规修编工作获得省、州批准同意修编,新增建设用地40公顷,已完成实施情况的评估。县城供排水、道路、风貌改造、天然气配送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截至6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70%,中路、聂呷等7乡垃圾填埋池建设完成总工程量的60%。 做“实”民生 提高幸福指数 围绕不断提高标准、提升质量的总体目标,丹巴县切实把富民惠民的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力争实现总投资达4000多万元的丹巴高中、乡镇中心校教师周转房、乡镇幼儿园等21个教育项目年内全部开工建设, 60%的项目竣工。认真落实了教育优惠政策,及时发放4644名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资金263.21万元和1156名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金131.42万元;全面兑现8612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每生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6月,县医院医技住院大楼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地质勘察、初设等前期工作,进入招投标;中藏医院建设项目纳入新区医院总规划,正开展基础工程建设。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严格控制在4.2%,“9+3”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新农保覆盖人数达2.9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3%。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35万余元、农村低保资金441.91万元,城乡低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