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牦牛繁育基地。 “甘孜州畜牧业历史悠久,尤其是素有‘高原之舟’美誉的牦牛和优质的藏羊、藏猪、藏鸡,这些特色畜禽肉质,以无污染、半野味而著称的名、特、优的畜产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要打造特色产业和知名品牌,首先要深入挖掘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记者从州畜牧局了解到,我州现代畜牧产业始终坚持“生态、科技、特色、精品、外向”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牦牛、藏羊、藏猪、藏鸡等为重点的特色畜禽养殖,持之以恒地强化龙头企业及专合组织培育、扶持,逐步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全州特色畜牧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趋势良好。预计到2016年,实现牧业产值33.6亿元,农牧民畜牧业人均年收入达1360元。 ■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牦牛产业。牦牛是我州最大的特色优势资源,牦牛产业是我州最大的特色产业,提高出栏率是实现牦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州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牧民出栏及商品意识,努力破解出栏对畜牧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立足资源优势,以石渠、德格、色达、白玉、理塘5个纯牧业县为核心,辐射半农半牧县,逐步构建百万头优质牦牛产业基地。进一步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家庭联户牧场、规模养殖场(户)、合作社等模式,通过实施草畜平衡、划区轮牧、畜种改良等方式,探索牦牛半舍饲养殖方式,缩短牦牛养殖周期,提高牦牛生产水平。力争到2016年,建养殖规模在2000头以上的牦牛养殖基地7个。依托理塘鹏飞、色达康源、康定青藏谷地等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在出售包装分割鲜冻牛肉的同时,着力打造“张大哥”、“李大姐”,“甲居藏寨”等牦牛肉干知名品牌,不断拓展市场氛围,带动牦牛产业发展。 ——藏羊产业。以石渠、德格、色达、白玉、理塘5个纯牧业县为重点,把石渠县呷依、长沙贡玛两乡划定为藏绵羊原种保护区,在乾宁种畜场及石渠西区建立藏绵羊原种资源场和繁育基地;以大渡河流域、金沙江流域和雅砻江流域的山羊适宜养殖区为重点,大力集成和推广南江黄羊改良本地羊,白玉黑山羊纯繁养殖,丹巴黄羊选育及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技术,按照山羊养殖小区建设标准,依托饲草资源布局养殖基地,扶持规模养殖大户,建设三大河域藏羊养殖带。采用“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养殖大户”的模式,通过推广本选、杂交改良和舍饲圈养等技术,大力开展藏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和连片商品基地建设。到2016年,建藏羊养殖基地6个,力争出栏优质藏羊达30万只。在满足本州需求的同时,依托理塘鹏飞、色达康源等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鲜冻分割食品为主,不断拓展州外市场,带动藏羊产业发展。 ——藏猪产业。以南部稻城、东部康定为中心,统一打造“稻城藏香猪”品牌,将稻城县的木拉、邓波和乡城县的白依等6个乡划定为原种保护区,建设藏猪原种保护区和品种资源场;在强化南部地区藏猪商品基地建设的同时,辐射带动大渡河流域沿岸发展藏猪规模化养殖的能力,重点建设康定县捧塔乡、前溪乡等商品藏香猪规模化养殖基地。到2016年,建设商品藏猪养殖基地6个,全州形成年产30万头藏猪生产规模。依托稻城汇康公司、上海浦化有限责任公司乡城德泰诚分公司等现有藏猪加工企业,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藏乡猪”、“原滋味”注册商标为主,走高端市场,带动藏猪产业发展。 ——藏鸡产业。以我州南部六县、大渡河沿岸为重点,在乡城、稻城、巴塘3县建设原种保护区,重点抓好乡城县藏鸡原种资源场建设;在狠抓南部地区藏鸡商品基地建设的同时,提高大渡河流域沿岸的康定县前溪乡商品藏香鸡规模化养殖基地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东部、北部适宜地区的商品藏鸡生产。到2016年,建设养殖规模在10000羽以上的商品藏鸡养殖基地4个,力争全州养殖规模达30万只藏鸡的生产规模。积极发展特色藏鸡加工企业,进一步强化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精深加工能力,着力打造藏鸡知名品牌,带动藏鸡产业发展。 ——优质肉猪产业。以东部地区为重点,按照仔猪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分户化、专业化和适度规模化的要求,大力扶持生猪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在泸定、丹巴、九龙、康定、海螺沟等县(局)构建东部地区从良种繁育到商品肉猪的一体化产业体系,逐步实现仔猪自给、商品猪生产量与全州的市场需求量基本平衡的肉猪发展目标。力争到2016年,建设优质肉猪养殖场(小区)24个,达到年生产仔猪50万头、出栏商品肉猪60万头以上。 ——优质牧草产业。积极探索“政府+基地+受益农牧户”的民生保障型和“企业+基地+农牧户”的经营开发型草产业运行机制。在道孚八美、甘孜拖坝、理塘康呷、雅江祝桑等地建设以康巴垂穗披碱草为主的牧草种子生产基地;在石渠洛须、色达五七牧场、白玉昌台等地建设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到2016年,建设优良牧草基地7个,力争全州实现牧草种子基地达到3万亩,实现年贮备青干草1000万公斤。在满足本州抗灾保畜的同时,切实加大对道孚、甘孜牧草加工企业扶持力度,努力提高草产品的加工、储备、营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