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9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记康定县东关小学优秀教师余伶俐
2012-09-27

■ 本报记者 张磊

康定东关小学教师余伶俐自2000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用心坚守着朴素的信念,用爱淋浴着每一个孩子。

她曾在讲台上因胆结石病突发,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上完课再到医院治疗。2005年8月,她所在的捧塔乡村小遭受洪灾,校舍全部被淹没,上级决定将那里的孩子们全部转移到中心校寄宿学习。孩子们从未离过家,年龄尚小,每天夜里,学生宿舍里总是传来孩子们的哭声。她把爱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们,白天,她就陪着孩子们一起在食堂用餐;夜里,她将自己1岁的孩子托付给奶奶,自己却在学生宿舍里哄想家的孩子睡觉。时间一长孩子们与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离开捧塔小学时,孩子们追着汽车跑了好远、好远……

2008年4月,余老师被选派到成都参加远程教育模式相关培训,她刻苦钻研,学有所获。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她如鱼得水,将计算机教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2007年9月,余老师考调进入东关小学任教。荣获2008年“康巴藏区团旗红·红色英雄故事会”主题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9年被评为甘孜州城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优秀学员”;2011年荣获康定县“优秀教师”称号。

余老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用现代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从选课到备课,她总要翻阅大量的书籍与资料,反复推敲构思,力求摸索出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常规。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精讲多练。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提高驾驭教学的能力。2005年《浅谈新课程的实施》教学论文获州级一等奖;2006年《浅谈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课堂》教学论文获州级三等奖;2008年《以生为本 以情导之——浅谈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论文获州级二等奖;2010年《初探学生绘画情感的培养》教学论文获州级二等奖;2011年《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获国家级二等奖。

她主持参与学校省级重点微型课题《小学数学计算题算法多样化》的研究,执笔撰写的课题成果简介《小学计算题算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被评为2009年省级微型课题成果一等奖。并参与了学校2011年省级两类专项课题《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与“级校本研训基地”申报。她还参与了2012年四年级学生由人教版转北师大版的衔接教材编排工作。

有一位从小体弱多病、身患腿疾的男孩,父母离异,他感到自卑,不愿参加任何活动,不愿和别人多说一句话。余老师就常把他带到身边,和他谈心,鼓励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讲残疾名人的故事。渐渐的,孩子的脸上有了微笑。这个孩子精心制作的“便携拐杖”取得全州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男孩变得乐观坚强起来。现在她所带班级中也有好几位情况特殊的同学,其中一位身患癫痫时常发病,一发病就无意识的尖叫甚至倒在地上抽搐,余老师细心有加的照顾好她,并护送她安全回到父母身边她才放心。还有一位同学,父母离异随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身体有病,导致大小便失禁,平时沉默寡言又被同学歧视,成绩一直很差。余老师多次找到其家长进行交流协商,并在生活上关心她,同她谈心,在学习上鼓励她,勤过问,多表扬,增强其自信心。

“孩子交给余老师,我们放心。”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

今年4月由她策划的州内首个“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在东关校园拉开帷幕,得到了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产生了24个校园记录。2012年,她在《教育导报》、《中国未成年人网》、《甘孜报》上发表学校信息近10条。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未来之路还很漫长,但十二年来的教学生涯,使她真切地感受到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