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记事◢ ︻好态势︼ 速度加快:提升质量后劲强 “十一五”期间,泸定县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抢抓政策机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投资规模,破解发展难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攻坚克难,突破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历史性突破亿元大关;2008、2009、2011年分别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殊荣;2010年跻身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十强县”行列。到2011年末,泸定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68亿元,是2006年的2倍,年均增长14.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6亿元,是2006年的6.35倍,年均增长44.7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8亿元,是2006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0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1.58亿元,是2006年的4.28倍,年均增长35.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11元,是2006年的2.53倍,年均增长20.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42元,是2007年的1.61倍,年均增长12.63%。全县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质量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新气象︼ 全力以赴:加快发展促增长 2012年,针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新一届泸定县委、县政府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坚持稳定第一责任、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围绕“三个翻番、三个提高”的奋斗目标,自加压力,力克时艰,全力以赴抓项目保投资,坚定不移抓重点保民生,多措并举抓环境保增长,全县经济较快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1至8月,泸定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065万元,同比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10万元,同比增长15.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54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016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997元,同比增长1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完成2504元,同比增长27.5%。 ︻强基地︼ 西电东送:能源基地显雏形 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泸定依托优势资源,坚定不移地加快水能资源开发步伐,全力以赴抓好大中型电站建设。境内在建大中型水电站主要有泸定电站、大岗山电站和硬梁包电站,总装机达472万千瓦。截至目前,泸定水电站4台机组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到6月底,发电量达13.9亿度,上网电量达到13.8亿度千瓦时,日均发电1900万度;大岗山电站和硬梁包电站建设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基地的雏形正在显现。 ︻建新城︼ 城市建设:城市扩容正当时 泸定树立抓城市建设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全力抓好新城开发建设。新城基础设施项目共计五大类28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1.22亿元,今年以来,泸定新城各类在建项目就完成建设投资约2.44亿元。今年1月,泸定启动了总长3.35公里,总投资为7783万元的新城大渡河防洪堤建设,工程已完成11.7万立方米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完成投资5600余万元;启动了总长1.028公里,总投资1420万元的磨河沟排导槽工程,已完成混凝土浇筑1.65万立方米,完成工程量的70%左右。 截至目前,已完成大坝城市道路一期、大渡河堤防工程、泸定县政务中心综合楼等7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总投资约2.73亿元。 ︻推项目︼ 跨越发展:重大项目成推手 “泸定要实现跨越发展、长治久安,关键在项目,核心在投资。”这是泸定新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共同认识。该县积极主动加强与省州乃至中央有关部委的汇报衔接,提高了项目的落地率。中藏药业产业园区——金珠制药项目现已完成总投资约1亿元,甘孜州呷基卡锂业有限公司建设、康东农特产品工业集中区建设、康巴水泥有限公司100万吨旋窑生产线项目等正按程序有序推进。 ︻重民生︼ 群众生活:幸福指数节节升 以开展“三项建设”活动和群众工作全覆盖为契机,强化投资拉动,狠抓项目实施,致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新村建设借力国家资金投入,整合筹集3048.6万元,在6个新村整体推进重点村、17个新村建设试点村,实施了30个新村建设项目。新建了通村通畅公路16.6公里,在全面推进冷碛镇团结村、杵坭乡松林坪村风貌塑造工程的同时,出台政策规定,大力开展农村房屋风貌建设与塑造工作。县财政安排资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民生水利问题,维修整治灌溉水渠16公里;新建防洪堤2公里;推进兴隆镇兴隆沟、冷碛镇潘沟、烹坝乡油房沟等泥石流沟治理工程;顺河堰工程已获得批准,首批1000万元的2012年中央藏区专项资金已落实;启动了9000人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扶贫、两资、以工代赈项目13个,总投资2081万元;完成了农牧区特困群众救助金发放工作,发放资金342万元,救助6230人;田坝乡下松村、泸桥镇海子环环村整村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德威乡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实施了泸定县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项目,受益学生753人;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等民生项目的实施,民生得到极大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助进步︼ 社会事业:保障有力促和谐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按照相关政策和要求,免除了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9955人的学杂费和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了“应免尽免”;寄宿制学生人数达到5500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58021人,参合率达应参合人数的95.37%;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了基本药品的集中采购配送机制,实行阳光积分管理,确保了基本药物安全有效、供应及时,基本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 社会保障促和谐。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7437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达1067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参合人数58021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2750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576人,生育保险参保职工901人。 (本版文字:泸定县委宣传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