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空中战役阶段(1991.1.17~2.23)包括战略性空袭、夺取科威特战区制空权和为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11天后,多国部队已完全掌握制空权。进入第三周后,空中行动的重点转入科威特战区。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发射288枚战斧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使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削弱了伊军的C3I(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能力、战争潜力和战略反击能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为发起地面进攻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伊军实施消极防御,以藏于地下、隐真示假、疏散国外等措施躲避空袭,保存实力;同时不断以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内的目标,迫使多国部队延长空中战役时间并出动大量飞机寻歼伊军飞毛腿导弹。伊海空军则对多国部队实施有限反击,多次以飞机和导弹艇出击,但均告失败,发射的飞毛腿导弹多数偏离预定目标或被美爱国者防空导弹击落。地面袭击包括1991年1月29日~2月2日对海夫吉镇的袭击,但未能改变多国部队继续空袭的决心。此外,伊军曾试图以向海湾倾泄石油、点燃科威特油井和威胁使用化学武器手段阻滞和遏止多国部队的军事行动,均未达目的。 海湾战争标志着战争的高技术时代已经到来。在海湾战争之前的几场局部战争中,高技术战争的特征已初露端倪,其最为突出的标志是高技术兵器的使用。但是,就使用的广泛程度来说,那几场战争都无法同海湾战争相提并论。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尤其是美军使用的高技术兵器几乎包括陆海空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军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夜视器材、新型坦克、隐型飞机、巡航导弹、防空导弹系统、电子战武器、军用计算机、C3I系统等等。高技术兵器的使用,使战争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情况。例如,在以往的战争中,美军的坦克必须先找到隐蔽物,停车瞄准后才能开火,而且夜间在2000米以外击中目标的机会几乎等于零。而在海湾战争中,M-1A坦克却不仅可以在行进中开火,而且它所装备的夜视仪、激光器以及能根据湿度、风力和其他情况自动调整射击诸元的计算机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90%的命中率。又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飞机投掷炸弹或发射导弹落在150米以内的只有50%,而在海湾战争中,这一范围已精确到5米左右。就战争最基本的特征而论,海湾战争同以往战争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1.武器装备建 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2.打击方式基本已不再是过去战争所追求的那种大规模毁伤,而是在破坏力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3.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 作战理论 海湾战争不仅大大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局势,也对整个世界军事界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整个军事技术和军事思想领域的发展,被导致的一系列变革性影响,后来被统称为"新军事变革"。其中,在作战思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便是被称为"三非"的三种军事作战理念:非接触作战、非对称作战和非线性作战。 空军一直是美军非接触作战的主力之一,巡航导弹是非对称作战的利器,空中力量是非线性作战的忠实执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