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政协副主席周冬秀与结对认亲人员合影。
敲锣打鼓迎亲人。
结对认亲
和亲人们留下难忘时刻。
走在认亲的路上。
捐赠仪式。
充满盼望的孩子们。
“女儿”和“爸爸”合影。
■ 见习记者 唐闯 文/图
(一)
8月31日下午四点多,因为一次特殊的结对认亲活动,记者来到情歌大酒店与酒店总经理李建彩见面,稍迟一些时候,从成都来康定结对认亲的一行人将入住酒店。据李建彩介绍,前来结对认亲的一行人都是民革的成员,当记者进一步询问这一行人的具体情况,李建彩称关于他们的具体情况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她告诉记者,她的老公周建国是民革的一位成员,到时可向他了解具体情况。9月1日,李建彩将随民革的成员前往甲根坝,并在那里认领三个小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帮扶他们。
下午五点左右,州政协副主席周冬秀也已来到情歌大酒店,代表州委、州政府欢迎前来康定参与结对认亲活动的民革成员。随后几辆越野车来到酒店门口,车内走下的十多位客人径直走进酒店大厅。短暂的欢迎仪式后,在李建彩的介绍下,一位中年男子递过一张名片,他叫周建国,是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主委,他告诉记者,民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民主党派,全称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此次,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共有19位成员来康定结对认亲。
周建国告诉记者:来康定之前,他们已通过媒体得知我州正在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及六大活动,得知上万名干部、工作人员深入我州的村村寨寨,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做事,真心真意为群众着想。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民主党派,理当积极响应,在结对认亲活动中做点实事。此次赴甲根坝就是要给甲根坝中心完小的孩子们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主要是书包、水彩笔、被盖和一些现金。
随后,记者从周建国先生处得到一份名单,名单上写着赴甲根坝结对认亲的民革四川第八支部19名成员的名字,名单显示他们大都是商界精英,都有自己的公司和资产。
离开情歌大酒店,走在回报社的路上,记者开始期待9月1日特殊的结对认亲之旅。据记者所知,自6月29日,全州上下轰轰烈烈开展群众工作全覆盖以来,来自州外的民主党派成员走进甘孜州参与群众工作还是第一次。
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民革成员参与到群众工作中来?这些来自成都的商界精英,为何会将目光投向甲根坝?为什么他们选择帮扶的对象是甲根坝中心完小的孩子们?这次结对认亲之旅对这些富翁们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次短暂的结亲之旅还是长期的帮扶?
一个个问题都在索要答案,而答案只能在9月1日才能找到。
(二)
9月1日,天下大雨,在康定县统战部同志的引领下,记者随民革19位成员前往甲根坝。两个多小时后,大家出现在甲根坝中心完小门口,学校鼓乐队的孩子们早已分列于校门两旁,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奏响了校园迎宾曲;接过洁白的哈达,一行人步入操场,一至六年级的孩子们边鼓掌边呼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在一张张由课桌临时组成的主席台上坐定后,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19位成员带给孩子们的棉被、学习用具等慰问品也一一搬到了操场一侧,甲根坝的乡亲们将操场围了起来,不少人关切地注视着操场上发生的一切。在热烈的欢迎仪式后,民革19位成员向学校捐赠了八万元现金,结对认亲活动中,七个受帮扶的孩子一一走到前台,从民革19名成员手中接过了书包等学习用品。
人群中一位叫邓珠的男子走上前,向帮扶自己孩子的人们表示谢意,他的两个孩子都在甲根坝中心完小读书,自从妻子患癌症去世后,靠种地为生的他实在难以更长久地应付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希望孩子能读书,没有文化不行啊。”邓珠激动地说着心里话。
“我要读西南民大”;“我要考清华大学”;……当记者采访完受帮扶的几位孩子后,另一群孩子很快把记者围住了。男孩子和女孩子都瞪着眼,直直地看着记者,似乎记者有足够的办法让他们走进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记者继续和孩子们聊,才知道孩子们很羡慕被帮扶的那几位同学,“因为他们有新书包、新水彩笔,我们没有。”孩子们稚气的声音冲击着记者的耳膜。
当记者向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的成员们讲述刚才发生的这一幕时,吴东文先生当即决定再认领一个家庭困难的孩子,资助其读书。他在眉山办了一个老年康复中心,他说自己有能力帮助这些孩子们。他决定每年在自己的老年康复中心留几个名额,免费为甘我州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距吴东文先生不远的地方,王成慧女士正抹去眼角的泪水,她拨通了儿子的电话,她高兴地告诉儿子自己给他认了一个妹妹。“抱着这个孩子就觉得很亲近。”谈起认领的女儿,王成慧女士很是高兴,然而对王成慧来说,来一趟甘孜“不容易”。在前来康定的路上,天全县新沟路段突发泥石流,王成慧乘坐的客车无法通过。眼看自己就要“失约”,不愿错过这次机会的王成慧,并没有原路返回。同车一位来自乡城的藏族小伙子把她背过了泥石流路段。谈起这件事,她眼中再次噙着泪水,她说这片土地上人们的善良、淳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
在甲根坝绿茵茵的草毯上席地而坐,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的19位成员摆起了龙门阵,谈起了对赴甲根坝结对认亲的认识。
过去,他们只是通过媒体了解到边远地区的一些情况,今天通过结对认亲,走进甲根坝,亲身感受,他们才看到自己要做和能做的还不少。民革成员、成都荣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刚先生说,回到成都后他将努力推动这件有意义的事。在这次结对认亲活动中,她认领了一名家庭困难的孩子。
“我们不要锦上添花,而要雪中送炭。”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副主委、成都富民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明很高兴能把爱心做到实处;过去她在成都等地做过一些慈善方面的事情,但都不及这次甲根坝之行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刘永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贫困线上,喝泡菜水长大,她能体会无依无靠的绝望感,她希望孩子们能在自己的帮助下多读书,早日成才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她更希望这次结对认亲能引起社会的共鸣,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周建国先生颇有感触地说:“我们既是商人、企业家,又是民革的一份子,对社会和国家应该有一份担当。”或许,正是这份担当让民革四川省第八支部的19位成员走进了甲根坝,走进了高原上这座小小的村庄。
翻开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还能从历史的记忆中找到一些关于“担当”和“责任”的往事。
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在北伐战争中打倒军阀,驱逐列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建立的合作,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外辱,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李章达、谭平山等为中央常务委员,并发表成立宣言,主张推翻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和平。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