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州发改委情暖众乡亲
2012-10-16

■ 华富刚

九月的扎溪卡草原已经是严寒季节了,州发改委群众工作组来到石渠县蒙沙乡政府时,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大老远就认出了曾经的好领导、老领导,嘴里不时的喊着廖县呷阿塔(辛苦了吗)……呀呷嘛塔(没有辛苦)呀泽仁洛甲(长命百岁)。被颠簸两天且一路吃着丹参滴丸和红景天药的州发改委副主任廖命福同志忘却一切病痛满怀深情的用熟练的石渠牧区话拉着老人粗糙的双手,向在场的每一位“亲戚”嘘寒问暖,和牧民们谈生产话家常。

虽是九龙人,但曾扎根扎溪卡大草原二十几年的廖命福,一口流利的石渠牧区话让蒙沙的牧民群众感到格外亲切,一句句贴心话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位牧民。廖命福同志从如何开展好结对认亲、共建共创等“六大活动”, 从村上的基础建设情况到家庭成员情况,从生产生活状况到家庭经济收入现状,从牲畜受灾情况到因灾因病返贫现状……等等向乡、村干部了解情况做了深入交流。州发改委工作组全体成员都耐心的倾听着他们的心声,熟悉牧区基层工作的廖命福同志用心细听,还义务当起了同事们的翻译。针对牧民群众人畜饮水难、交通难、上学难、看病难、通讯难等困难,分别从政策、规划等业务上进行了详细解答和相关安排。

州发改委和蒙沙一、二、三村的302户牧民结成了“亲戚”,州发改委工作组走村串户了解民情,当了解到现年52岁的左呷,身患风湿关节炎,双腿变形,雪灾后家中仅余1头放生牛,家庭收入主要靠2个女儿采挖虫草、菌子、人参果、农村低保和草原补助,大女儿19岁、小女儿17岁都没读过书,无其他经济来源,房屋已成危房时,廖命福同志深情的握着左呷的手,眼睛湿润了,鼓励他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用勤劳的双手致富,要以“以副补牧”来增加家庭收入,要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尤其是要做好“包虫病”等地方病的预防,尽量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还向左呷承诺在州中藏医院为他购买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药已送到左呷手中)。并代表委党组要求我委相关业务科室、村干部和乡党委、政府要用心、用情、用力为蒙沙乡广大牧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立足实际,理顺思路,解群众之急、排群众之忧,助其早日脱贫致富。

患有腰椎疾病,需要经常吸氧和吃降血压药物的四郎翁吉,不畏病痛的折磨,感染了同事;脚踝关节处骨折至今未痊愈的翟光远,一瘸一拐的爬坡翻坎没叫一声痛;身患糖尿病的余骥龙每天要打“胰岛素”,在认亲途中没有一句怨言,充满了欢声笑语。手机传情周宇,送加落老阿妈一部手机,里面存了自己的电话,并说:我们现在是亲戚了,就是一辈子的亲戚,有什么困难随时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希望老人家保重身体……。一句句贴心的话,让老阿妈感动得热泪盈眶,竖起大拇指,直呼“卡卓……呷真切”。还有刘屹(双脚风湿病)、唐建林(差几月就满60岁)、官春英(从未到过石渠)等同志面对高血压、重感冒、高原反应,拖着头重脚轻的身躯走亲访友,拉家常说心里话,与“亲戚”们建认亲卡,合影留念,真正做到了人到、心到、情到。工作组还实地查看了牧民群众饮水难、交通难及村小无钱、无房、无教师的困难问题,当即答应群众修建50—100口安全饮水的水井,修建火燃沟大桥、卡扎松多大桥及部分便民桥,为了鼓励蒙沙村小教师不求回报、甘为人师的蜡烛精神,工作组捐助现金5000元以解学校燃眉之急。

呷依寺距县城70多公里,寺庙距今有562年的历史,州发改委工作组在与寺庙僧人座谈时,本着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原则,向广大僧人表明了开展同心同向活动的目的意义,与呷依寺僧人真诚交友,建立感情,引导寺庙实现爱国守法好、持戒修行好、管理服务好、引领适应好、团结和谐好的目标。工作组针对寺庙提出用电、饮水、通行、寺庙危房改造等八个方面的问题,逐一从政策、法规、业务方面进行一一答复,当工作组答应为寺庙修建一口安全饮水的水井,为呷依乡修建雅砻江大桥(同心桥)时,石渠县政协副主席、民宗局长阿勇(县级联系领导)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寺庙僧人对工作组用情深入寺庙交心谈心、真诚交友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与工作组全体成员互赠哈达。随后工作组代表寺庙联系负责人黄河同志及州发改委全体干部职工向呷依寺捐赠了爱心帮扶资金10000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