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群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4版
专题新闻

第05版
群特

第06版
群特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受援求发展 合作谋跨越
中共乡城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12-10-26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泸州市对口支援我县,双方通过积极对接,积极作为,对口援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健全机构、抓好对接,夯实对口支援基础性工作

一是加强沟通、主动对接。今年以来,我县与泸州市党政主要领导先后7次互访,就对口支援规划、制度和工作思路、原则、方法途径等方面达成共识,并于9月5日签订《对口帮扶框架协议》。同时,两地先后10余次组织各相关单位专业人才进行工作对接,在对口支援项目安排、资金分配、规划修编、干部培训等项目上深入开展论证,确保援建项目符合实际。

二是加强领导、强化保障。为确保对口援建工作有序开展,我县在对口援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和项目组、资金组、社会管理组、干部人才组、监督检查组五个工作机构,抽调人员、落实经费和办公场地,统筹安排对口援建各项工作。

三是以人为本、突出关怀。多次召开会议,就援藏干部人才生活和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全县各部门累计为援藏干部人才购买13余万元生活设施,开通有线电视和网络;专题召开会议,逐一研究落实援藏干部人才职位;严格落实《进一步关心爱护干部职工的意见》,还一视同仁地兑现了高海拔乡镇及以下干部生活补贴;安排人员就民族宗教政策等知识进行讲解宣传,并组织援藏干部深入基层,与群众话家常、搞调研、熟悉县情,为援藏干部人才安心援藏、全心援藏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生活保障。

二、积极作为、狠抓落实,对口援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理清思路,科学制定援建规划。与泸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协商、深入论证,综合考虑和比较,最终确定5年对口援助产业扶持、扶贫开发、文化旅游和人才培训等工程项目10个,总投资1.39亿元,其中援助金额1.32亿元。高起点、高标准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修编方案,并在规定“1+5”规划的基础上,启动了《旅游总体规划》等4个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目前,相关规划正紧锣密鼓地实施。

二是狠抓落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今年,泸州市将对口援建我县洞松乡卡心村移民搬迁点等四个项目,投入援建资金1200万元。目前,4个项目均已启动,进入正常施工及工作状态。其中,洞松乡松通新村提升打造已基本完成;洞松乡卡心村移民搬迁点、乡城县红色文化广场已完成“四通一平”、征地拆迁、设计等前期工作。同时,对口扶贫中,省测绘局完成对口扶贫规划(2012-2015),即将开展特色城镇测绘和数字乡城的测绘工作;进出口银行与省水电投资公司分别与我县达成红军纪念馆和水电开发及新城建设方面的投资意向。

三是建立机制,拓宽援助交流领域。与泸州市共同建立了两地联谊互访、交流、业务培训、物资援助及社会管理援助机制等长效机制。目前,泸州市已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到我县举办计划免疾、地慢病、传染病及报表管理等专题培训班6期,培训医护人员、教师、农牧民群众1800余名。同时,我县还出台了对口援建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办法等4个指导性文件,建立了相关制度和措施,保障了援建项目的有序实施。

三、认真总结、科学谋划,共同描绘对口支援美好前景

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与教育援助力度。充分依托泸州市科研院所平台,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援助,尝试在农、牧、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在中小学教育、农牧民特色技能培训、干部继续教育等方面开展援助。

二是进一步做好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积极与泸州市沟通、协调,开展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工作,寻求更广泛的援助与合作途径,为我县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积累力量。

三是充分发挥援藏干部人才作用。建立“1+N”的培养机制,要求每名援藏人才带1-2名徒弟,培养不走的“援藏人才”。积极发挥援藏干部的新思想理念和管理经验,促进全县机关工作务实高效创新;拓宽援藏工作覆盖面,加强重点领域课题调研,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共筑乡城跨越发展丰碑。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