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州工作部署,省委政法委、成都市龙泉驿区、国电四川发电有限公司对口援助甘孜县。年初至今,援助和受援双方把握机遇,创新机制,完善举措,突出重点,对口支援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一、注重规划明确目标,强化对口支援的目标方向力 县委、县政府多次组团赴成都向龙泉驿区委区政府汇报对接援助工作,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陈争鸣书记、区政府何勋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对口援助协调会,研究部署对口援助工作,并先后2次派工作组到我县实地考察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推动了对口援助工作落实。按照省委“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要求,提出了编制一个对口定点扶贫工作规划、对口定点帮扶一个行政村、协助争取一批产业项目、争取落实一批政法基层建设项目、帮助争取一批专项资金的“五个一”援助目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长治久安”主题,制定了《龙泉驿区-甘孜县区域合作30条》,签订援助协议7个;先后3次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实地调研,4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规划修编工作,集中力量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修编,已初步编制完成2012-2016年对口支援五年规划和2012年对口支援工作计划;修编完成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审查;形成城乡建设规划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成果,总规准备提交专家评审;形成交通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初稿,正在加快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总规、环保生态规划、公共服务规划正在加快修编;邀请广东援藏首席顾问、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陈可石对甘孜县城进行风貌设计。 二、注重民生抓好项目,强化对口支援的落实推动力 龙泉驿区紧紧围绕甘孜县改善民生、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事关跨越发展和民生民计的大事,确定了2012年的对口支援项目10大类59个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029.47万元,建成项目22个,有序推进项目37个。同时,龙泉驿区在省委、省政府规定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5%的比例给予帮扶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投入1092万元,达到2672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0.845%,增加投入比例69%;争取上级部门配套资金165万元、慈善资金和企业捐助等社会援助资金1230.94万元;积极组建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搭建了投融资平台;组建了甘孜县甘泉富民惠民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龙泉驿区建立紫皮马铃薯、青稞制品、牦牛肉等特色农畜产品营销渠道,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三、注重长效探索创新,强化对口支援的创造源动力 为确保对口援助工作顺利推进,我们建立落实了“六大机制”。一是领导管理机制。援受双方分别成立对口援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项目资金、社会管理、干部人才和监督检查组,共同协调推进对口援助工作。二是资金管理机制。建立了对口支援资金专户,做到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加强监督、确保安全。三是项目落实机制。建立完善项目招投标制度、联系责任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目标责任制度、现场办公制度、沟通协调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配套制度,全程跟踪项目建设,动态掌握项目进度,共同解决困难问题,推动了项目又好又快建设。四是人才援助机制。今年,我县共选派乡镇干部22人、专业技术人才10人、教师14人、医生12人,到龙泉驿区挂职培训;按照县级领导帮带4人、科级干部带帮3人的要求,建立了挂职干部“传帮带”工作机制,援藏工作队50名支医支教及专业技术干部共帮带我县干部人才185名,宜宾市公安局先后派出3批次300余名干警到我县开展维稳工作。五是协调互动机制。援受双方指定工作人员定期通报情况,加强沟通;党政领导不定期开展互访活动,研究重大事项;建立了对援部门负责人电话联络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信息互换,确保了衔接顺畅、沟通及时、工作高效。六是督促考核机制。双方共同成立督促考核领导小组,采取实地调查、问卷测评、综合考评等方式,每年年底统一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援助单位,作为选拔任用援藏干部人才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