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志勇)近日,国家农业部在北京召开了2012年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会上,甘孜青稞凭借独特的品质,成功申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了国家级农产品“身份证”。 甘孜青稞是继我省省级品牌“四川泡菜”后保护面积第二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将成为我省藏区农牧民受益最广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我州建设藏区最大的青稞良繁基地,全国最大的青稞生产基地,全国一流的青稞研发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品牌支撑。 州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专家邓强告诉记者,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突出的医药保健作用。据《本草拾遗》记载:青稞,下气宽中、壮精益力、除湿发汗、止泻。藏医典籍《晶珠本草》更把青稞作为一种重要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甘孜青稞是我州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1978年,在巴塘县考古发现的《隋书·附传》中有“土宜小麦、青稞”的记载,我州培育青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400年以上。解放后,甘孜青稞经过几代农业科技人员的艰苦奋斗,现建有全国唯一的青稞原种基地,全国第一个青稞良繁基地和新品种选育基地。 甘孜青稞作为我州除泸定县外其他17个县所共有的公共品牌,是所有种植甘孜青稞的农牧民所共享的品牌资源,拥有约50万亩种植面积,约占全州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产值达2.5亿元。甘孜青稞作为民族产业、民生产业、根基产业将充分利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国”字号农产品品牌,使其成为我州农产品打入国际国内顶尖市场的“敲门砖”,从而促进我州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预计我州甘孜青稞年总产将达到10.25万吨,年人均增收150元以上。 “十二五”期间,我州将重点加快培育青稞产业链,抓好青稞发酵原酒、青稞蒸馏白酒、青稞方便食品、青稞功能食品等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