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广告

第03版
专题新闻

第04版
管理办法、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3年11月8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成就未来
——来自道孚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
2013-11-08
省藏区“9+3”学生宣讲团赴道孚县宣讲大会。
校园文化建设座谈会。
文艺表演。
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县委书记徐芝文在学校调研。
县四大家领导慰问教师。
规划建设的道孚县教育园区占地面积244.7亩、建筑总面积为77220平方米、概算总投入25438万元,建成后,将容纳中小学生4200名。
规划建设的鲜水镇初级中学综合楼,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一层为德育教育展厅,二层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厅,三层为中学和三完小图书阅览室,四五层为教师办公室及会议室。
规划建设的鲜水镇初级中学学生宿舍,建筑面积11900平方米,设有学生标准寝室292间,能容纳2336名学生住宿。

■ 中共道孚县委 道孚县人民政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发展未来。” 深秋时节,当我们走进道孚城乡的每一座校园时,崭新的教学楼、优雅的环境以及学生们青春的面庞,让人即刻感受到了道孚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呈现出的新亮点和演绎着的新辉煌。

道孚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我州北路第一县,幅员面积705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全县辖22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居住着藏、汉、回、蒙等十几个民族,总人口5.5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1%以上),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身的贫困民族县。

近年来,道孚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当成一项惠及全县各族人民的民心工程来抓,始终将教育事业摆在各项社会事业的首位,紧紧围绕“创建藏区一流教育县”的总体目标、在“四个道孚”的引领下,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教育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呈现均衡发展的良好势头:校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县有在校中小学生6546人、现有教职工548人(其中专任教师533人)、现有校舍73857平方米,幼儿园生均校舍8.5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7.6平方米,中学生均校舍13平方米。近年来,随着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与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县一中、二中学生中考成绩均名列全州二类教学模式前列。

变化,历历在目;亮点,精彩纷呈;百姓,有口皆碑。如何握紧“教育公平”这个标尺?道孚县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只有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突破口,采取“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办法,突出“三个第一、三大改革、三个机制、三大举措、三大特色”,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亮点之一

三个第一,引导教育优先发展

道孚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把教育定位在“三个第一”:优先发展教育是道孚跨越发展的第一战略,科教人才是道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投入是公共财政的第一投入。为确保三个第一,切实做到了“六个优先”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用人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亮点之二

三大改革,推进办学条件均衡发展进程

——资源大整合,促进办学条件大均衡。道孚县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力求办学条件“三化”。一是精心谋划,优化校点布局。围绕全州教育均衡发展“立意深远、城乡一体、大小结合”的思路,按照“集中、规模、优质”和统筹兼顾的办学原则,优化校点布局及校园规划,构建起了“一核两翼一轴线”教育均衡发展大体系,形成以县城教育园区、城小、二完小、县幼儿园为核心的县城教育核心区,重点抓好瓦日片区、扎坝片区、玉科片区两翼,抓实八美、甲宗规模寄宿制学校,做强沿S303线教育主轴线精品学校,合理布局基点学校,从而使中小学布局趋于科学合理。坚持做大做强教育核心区,城区四所学校能容纳近6000名学生,全县60%中小学生都能在县城接受优质教育。做精做细片区规模寄宿制学校,力争把八美片区寄宿制学校打造为康北一流的片区寄宿制学校,把甲宗片区寄宿制学校打造为全州牧区寄宿制示范学校。做活做实乡镇中心校,采用小幼一体化的办学模式,促使精品幼儿园和标准化小学建设同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同步推进。拟投入2.5亿资金、建筑面积近7.77万平方米、能容纳4200余名学生的教育园区第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八美和甲宗片区寄宿制也正在建设中;二是规范建设,力求校舍建设标准化,按照“建一所成一所”的要求对教育园区、规模寄宿制学校、精品学校进行建设,三年来累计投资14932万元,修建校舍67119平方米,7所学校已经建有规范化的操场和运动场,8所学校建有标准化的图书室,正逐步实现校舍建设标准化;三是科学配备,力求装备技术信息化,投入资金486万元,为46所学校配备和装备媒体教室。

——能力大提升,实现师资力量大整合。围绕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道孚县加大了教师补充力度,3年来通过各种渠道补充教师164名,基本能满足全县教育需求;实施了队伍建设计划。县政府每年落实教育科研经费20万元、教学质量专项奖励资金30万元,3年来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9期,通过选派培训、结对培训、分送培训等形式,培训3530余人次;实施了待遇提升计划,建立了教师慰问、每年一次体检和退休奖励等制度;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计划,大力弘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崇高师德,集中开展师德师风大建设活动,始终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人人争当“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教师的良好风尚。

——教育大改革,推进教育质量大跨越。紧抓教育生命线,三措并举提升教育质量。着力网络教育。为实现优质教育全域覆盖的目标,我县全力推进网络教育进程,于2010年率先在县一中启动了网络录播教学,2012年启动小学植入式教学,今年投入468万元购买电子白板,目前已配备电子白板120余个,实现县属学校及部分中小学“班班通”,目前正全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进程,力求优质教育全域覆盖;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每年都要举行教师“3+X”能力大比拼,特别是省教育厅建立高效课堂制度出台后,各类公开课、优质课层出不穷,教师们大胆改革、锐意进取,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3年来开展各类能力大比拼12 次,获得省州奖励37个,教师论文获得省州奖励300余个;着力教育科研。开展校本研训3次。开展县级教研13次,学区、校际、校内教研达855次,一中、二中、城小被批准为省级校本研训基地。

通过教育改革,道孚县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近三年来,县一中、二中中考成绩均名列二类教学模式前列。

亮点之三

三个机制,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道孚县把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公平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制定了“普及教育全面提升、公平教育全体享受、优质教育全域覆盖”的三全发展目标,建立了教育发展推进机制、保障机制和考评机制,为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建立均衡发展推进机制。县委、县政府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予以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构建推进优质教育跨越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教育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政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县级兼职督学制度、县乡村教育工作三级管理制度、教育工作问责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出台了《中共道孚县委、道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跨越发展的意见》、《道孚县加快教育跨越发展三年推进计划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及控辍保学、经费投入、师资配置等政策性文件,县教育局制定了教师流动、教师考核、弱势学生关爱等方案,扎实有序地推进均衡发展。

——建立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县政府坚持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财政政策,全额拨付2007年以来欠拨的533万元教育经费,2012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为69.2%,财政经常性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比例为26.3%,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收入(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42.9%;按照小学60元/生/年、中学80元/生/年的标准足额配套中小学生县级生均公用经费资金并按时拨付,逐年提高教师公用经费,目前教师公用经费已提高到4000元/人,坚持把城市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农村税费转移支付资金的45%全额用于教育,坚持公共资源优先保障教育,解决建设用地400余亩用于新建和扩建学校,采取“向上争取、财政配套、部门支持”等方式,3年来,筹措资金2142.3万元,维修学校27所,征地400余亩、校园文化建设、教育科研和“百村千名初中生行动计划”奖励及其他控辍保学举措,极大地推进了全县均衡发展的进程。

——建立均衡发展考评机制。县政府每年进行教育专项考评,实行教育工作“一票否决”制,将教育重大事项纳入十件大事予以督办,县人大、政协、审计、监察等部门每年进行教育工作专项监测评估,对教育经费的运用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学校各类资金全额用于教育。县政府每年兑现教育质量奖30万元,县教育局制定了教育质量、绩效考核等办法,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实行评比奖励。

通过三大机制的实施,道孚县“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蔚然成风,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高涨。

亮点之四

三大举措,筑牢公平教育基石

抓实教育惠民政策,认真实施“两免一补”,做到“应免尽免、应补尽补”。为31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277.9万元。开展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资助,为721名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发放补助金121.922万元。为26名符合条件的区乡工作人员兑现学费奖补 22.47万元。开展营养餐计划工作,让6546名学生吃上了健康、放心的营养餐。着力加大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的关爱力度。 

——三个计划,努力实现“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和让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的目标。道孚县从2006年起就实施了“道孚县百村千名初中生行动计划”,几年来为符合条件的1777名应届初中生毕业生发放奖励金177.7万元;实施了“农牧民子女成才计划”,政府每年投入10万元设立学生奖学基金,用于表彰奖励县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学生节日慰问。强化对口支援工作,郫县“金杜鹃助学行动”为200名贫困学生解决20万元助学金,南充高中每年免费招收道孚县应届毕业生50名,力求让学生“上好学”;实施非义务教育阶段奖励计划。对道孚籍高中应届毕业生被普通模式录取的一本(含重点本科)学生奖励10000元、被二本录取的学生奖励5000元、其他本科3000元。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上”并“上好学”。

——拓宽素质教育载体。规范艺体教育,落实阳光体育,狠抓两操,深化校级、县级运动会和艺术节,积极参加州级运动会及文娱活动。3年来,开展各级艺体活动45次。在提高学生竞技水平的同时,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经过努力,道孚县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日益彰显。学前教育稳步发展,今年学前儿童毛入园率达到43.12%;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全县小学入学率为99.78%,巩固率为100% ;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7.5%、巩固率为99.5%;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实现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

亮点之五

三大特色,彰显立德树人内涵

以推进教育跨越发展为主线,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为着力点,结合道孚县教育实际,着力寄宿制教育、精细管理及文化育人办学三大特色。

——着力服务,彰显后勤保障人性化特色。积极探索“校舍建设标准化、内部功能布局规范化、后勤保障人性化”的新模式。着力校舍建设与文化建设并重。本着“建一所、成一所”的宗旨,在充分调研、科学研判的基础上,确定“五小一中”为2013年重点打造的学校,多方筹集资金3800万元,按照校舍标准化建设要求对以上6所学校的校舍及绿化、硬化进行全面建设,同时年初预算500万元作为今年“五小一中”精品学校文化建设资金。着力设施设备配置与后勤人员配备并举。以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能力为主线,力求完善寄宿制生活配套建设、配齐后勤设备设施与规范内部功能布局相结合。3年来新建学生食堂 17个、学生宿舍15000余平方米、浴室6个,新建校舍严格内部功能布局,确保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3年来投入1200余万元用于改善寄宿制学生生活条件,目前,已配备寄宿制学生用床2500架、床上用品4000余套、餐桌500余套、厨房用具30余套、消毒保洁用品 30余套,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着力后勤精细化管理与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并进。以规范常规寄宿制管理为主线,高度重视藏汉双语教育工作,探索双语教学新模式,力求秩序化管理、清洁化管理和安全化管理,确保寄宿制后勤管理井然有序。

——着力规范,彰显管理精细化特色。坚持“全程育人制度化、全员育人自主化、全面育人经常化”的精细管理理念,制定出台了《道孚县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道孚县教师政治纪律》、《道孚县中小学精细化管理基本要求》等25个制度,规范教师和学生行为。其次是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行为习惯,构建从上到下的管理网络,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渠道形式,形成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德育教育自主管理模式。第三是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纳入日常教育工作之中,结合“爱国守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用经常化的德育活动从多个层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着力精品,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坚持把握内涵,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倾力推行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全力打造“处处流淌文化韵律、景景传达育人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坚持精诚团结谋发展,集思广益谋划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蓝图,计划3年内打造16所“3+3”或“6十3”精品学校,2013年着力抓好“五小一中”的文化建设。同时采用“5+2”、“白+黑”的实干作风,用三天一碰头、五天一汇总、十天一研判的推进方法,以过程督导、蹲点指导相结合的同步手段,全力以赴促进文化打造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坚持精雕细刻铸特色。按照 “创建县域教育文化主题、一校一品、一班一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准确定位,抓好结合,充分彰显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特色、品质品位、内涵灵魂和多元性融合。格西小学的“绿韵格西、雏鹰展翅”文化,将校园文化优美化、设备设施标准化、教育管理制度化、教学素质化全面彰显;各卡小学的“德”文化,将物质文明与道德文明有机结合,创造性的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彰显立德树人的深远内涵;孔色小学的“书香”文化,融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堂文化、师生文化于一体,彰显了德馨文芳的书香特色;龙灯“诗意草原,人文龙灯”凸显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深挖文化内涵,将爱国、感恩、奋进、求实的主题升华,彰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思潮;县二中的“花园八美”文化,以美育为统领,结合“四个道孚”建设,在校舍建设标准化、装备技术信息化、学校管理精细化、教师队伍优质化、后勤保障人性化上突破;协德小学的“五园”文化,坚持 “同心而和,因爱成园”主旨,结合协德地域文化与廉政文化,彰显爱国、爱家、爱校的“大爱”精神,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道孚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按照“高目标定位、高标准要求、高水平推进”的“三高”要求,以“学校建设标准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学校发展特色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育质量优质化、保障服务人性化、教育管理精细化”的“七化联动”为着力点,突出“四个强化”,强化集中办学的理念、强化质量兴校的理念、强化精品学校的意识,强化尊师重教的观念,全力以赴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奋力打好义务教育均衡攻坚战,再创道孚教育新辉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