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莹莹 冯胜是个帅哥,只要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看得出来。见到冯胜之时,虽然他已经被高原的阳光晒得很黑了,但还是能从举止言谈中感受到他身上的书卷气。一打听,他还曾在新加坡深造一年,具有留学背景。冯胜,是武侯区(崇州市)援藏工作队领队,在白玉县挂职常务副县长。在来白玉之前,他任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就工作在人民南路这个“成都客厅”,当时还有人开玩笑说,他是人民南路的“形象代表”。 从外表看上去,冯胜就是个“文人”,绝不是“硬汉”,但是谁也不会料到,他在白玉一周的时间就走遍全县17个乡镇中的13个。甚至在当地人都“谈山岩色变”的山岩乡,他竟然闯过57个回头急弯到最远处去了解那里村民的生活现状。在不通公路、还受河水阻隔的辽西乡,从来没有骑过马的他硬生生地爬上马背,蹚过齐腰深的河水。那一周,冯胜冒着山路陡峭、路基狭窄、雨天路滑、山石滚落等的危险,行程逾1000公里,既让当地干部群众印象深刻、大为感动,也很佩服,于是大家开始叫他“胜哥”。 这一行,“胜哥”记下了满满一本的工作笔记,无论谈到白玉的哪项工作,他都很熟悉,几乎堪称白玉的“代言人”。正是这一行,让他对白玉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萌生了可以建设“七大惠民产业示范基地”的构思。随后,在实际开展的援助项目中,他逐渐思考细化措施,丰富了之前的构思。当冯胜把这一想法提出来时,立即得到了武侯区与白玉县两地党委、政府的采纳,专门设立2000万元的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建设藏药材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紫皮马铃薯种植、林下资源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藏式民居接待、昌台牦牛养殖及帐篷城接待等七大基地。 之后,当地的干部群众就看到“胜哥”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这七个产业项目中。此外,武侯区对口援建白玉的16个项目已全部启动,作为援藏工作队领队,除了在州府或成都办事,他带着其余39名援藏干部人才几乎都扑在了工作上。由于白玉县交通基础设施极差,是全州最为偏僻、边远的县,这些援建项目又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冯胜在连续满县转的颠簸中,颈椎、腰椎严重受损。 今年7月,实在难忍疼痛的冯胜借回成都办事的机会,顺便到医院去检查了一下。结果,医生立即给他下了住院通知,“不能再拖了,赶紧动手术。”冯胜不得不办了住院手续。可一打听,手术之后必须静养,起码半年经不得颠簸。想到还要回白玉,还有那么多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冯胜打算悄悄地溜出院。正好这时,接到白玉来的电话,2天后就有紧急会议,有很多的任务需要他去处理,于是冯胜坐上车在颠簸中赶路回白玉。 直到10月,国庆节放假7天,冯胜才去正式办了出院手续,还遭到医生的批评,可冯胜嘴里一直念着“我们在白玉有16个援建项目,现在开工的12个中有5个项目即将竣工,我在白玉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啊!”医生听了连连摇头,拿眼前这位急于为白玉“代言”的人毫无办法,只是念着要他一定要静养,要早点回来做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