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居之无倦 行之以忠
2014-01-06

(上接第一版)

走基层不走过场,胡昌升始终充满激情,从早到晚,时间安排十分紧凑,特别注重调研实效。

去年9月6日中午14时35分,一位“陌生人”闯进了泸定县得妥乡政府大院,见到“陌生人”,一位年轻女同志向他走来。

“胡书记您好,我是副乡长赵丹。”来者落落大方地作着自我介绍。

“您好,我们只是顺道来看望一下大家。”

这位“顺道而来”的“陌生人”不是别人,他就是州委书记胡昌升。

9月6日,州委书记胡昌升刚刚结束在得荣地震灾区的工作后,又马不停蹄、轻车简从来到泸定县,沿大渡河而上,对两岸六个乡镇进行了“突然袭击”。不事先通知、不预设路线、不层层陪同,临时决定被检查乡镇,察民情,问民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对群众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对州委、州政府各项工作特别是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

胡昌升认为,赴基层调研,就要听真话、访真情、解真难,如果事先安排好线路,确定好调研地点和对象,身边陪同一大堆干部,往往很难摸到实情、听到实话。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才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才能真实了解基层群众的问题和困难。

说起州委书记的暗访,人们并不陌生,每到一地调研他都要深入基层明察暗访,走进群众生活,倾听民意民声,了解热点问题,洞察执政作风,解决了许多起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得到群众连连称赞。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胡昌升始终勤勉尽责,永不松懈倦怠,以一种甘之若饴,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和苦乐相伴,坚守忠诚的高尚境界,夙兴夜寐、呕心沥血。

去年12月12日,由于连续患严重感冒,胡昌升在州医院打完点滴已是中午了,他顾不上吃饭,在办公室处理完各种急件后,便轻车简从,前往丹巴县就基层各项工作进行调研。来到丹巴县梭坡乡时,已是晚上8点多了。

见到州委书记,乡村干部非常激动,他们没想到州委书记会在这么晚了还来看望大家。胡昌升走进乡干部的办公室,认真检查是否整洁,大家的精神状况怎么样?与大家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手拉手问候。

时至寒冬,深山的夜晚已是寒意阵阵。州委书记的到来,为这个小村庄增添了浓浓的暖意,欢乐的场景给寂静的小山村带来了热闹,直到晚上十点多大家才慢慢散去。

第二天,胡昌升拖着病体又先后赴丹巴县太平桥乡、半扇门乡、岳扎乡、中路乡、革什扎乡、丹东乡、边耳乡、章谷镇等七乡一镇调研,与基层干部群众拉家常,真心了解群众所思所盼。

每到一地,胡昌升都要深入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深入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认真听取大家的建议意见,严格执行中央“八条规定”,带头实行自助餐,并与当地群众同桌共餐。

在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胡昌升走进村民益西桑丹家中,听说州委书记来了,附近的干部群众纷纷来到益西桑丹家里,胡昌升热情地和大家打着招呼。

“你家几口人?现在生活得怎样?”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们都好吧?孩子上学没有?”

“你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胡书记还与前来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胡书记,现在已过了中午吃饭时间,能不能在我家吃顿便饭?”益西桑丹对胡书记说道。

说话间已午后1点多了,听说在他家吃饭,胡书记欣然答应下来,还叮嘱主人别特意准备,有什么就吃什么。

与主人走进客厅,坐在藏式餐桌前,胡书记还把村支部书记和主人叫到身边坐下,不一会,一盘盘香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桌,青椒炒肉、腊肉香肠、凉办黄瓜和一大盘玉米馍馍。

“不知道您要来,我们什么也没准备,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饭菜。”主人感到有些过意不去的样子。

“这样很好,来,大家也吃,不要客气。”胡书记一边说着,还一边为坐在身边的村支部书记们夹菜。

“我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能与州委书记一起吃饭。”坐在胡昌升身边共餐的丹巴县中路乡基卡依村党支部书记格绒激动地说道。他说,“坐在州委书记旁边开始十分紧张,大气都不敢出,没想到他是那样的随和,对待我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不仅详细询问我们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情况,还不时为我们夹菜,我们紧张的心也就放松了”。

“你们认为群众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有没有好的建议和意见?”胡书记真诚地问道,看着大家有些紧张,胡书记又说,“不要紧,有什么话都可以说,我就是要听你们的真话,听你们的心里话。”

“现在群众工作搞得很好,特别是结对认亲,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感情融洽了,干部和群众能够打成一片,大家都在共同想发展。说真的,刚开始搞的时候,我认为结对认亲只是一种政治的需要,是一种形式,可能像过去搞运动那样,一阵风就过了,现在看来还不是这么回事,我希望群众工作要长期搞下去。”丹巴县中路乡呷仁依村党支部书记更登说道。

12月15日晚上21时20分,一辆越野车停在了距雅江县城63公里处的八衣绒乡,州委书记胡昌升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这个海拔3400米的偏远乡。

“今天来这里就是想和大家好好聊聊天。你们在基层工作还有什么困难?对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工作,你们还有什么意见建议?怎样才能把群众工作搞得更好?请直奔主题谈谈,就跟聊家常一样。”在与乡村干部座谈时胡昌升朴素的话语,让乡村干部们倍感亲切。

在这个寒冷无比的夜晚,州委书记来到雅江县比较边远的乡村,让大家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谁都不愿错过这个说说心里话的机会。

听着乡亲们的发言,胡昌升一边不停地询问,一边认真地在本子上作记录。“乡亲们盼致富、求致富的愿望这么强烈,你们提出的这些要求和愿望,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帮助你们解决的,一定要尽快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胡昌升说,像八衣绒乡这样贫困的高寒山区,虽然基础条件恶劣,可只要有求发展、谋致富的强烈愿望,发展的潜力很大。

不知不觉,已是晚上10点多了。

“书记,这么晚了,您们还没吃饭吧?我们都准备好了。”乡党委书记张宏兵说。

“我们来到这里,就想看看你们的生活,听听你们的真心话,我们住在这里,就把这里当自己家,你们也不要把我当客人,平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胡昌升对他说道。

来到乡政府食堂,不多时,小桌、小凳摆好,大家并肩入坐。桌上几道家常菜,有回锅肉、土豆炒腊肉、麻婆豆腐和一碗青菜汤。

说实话,这天,胡昌升真的很累。一大早,在道孚县最边远的甲斯孔乡和扎拖乡看望乡村干部,慰问基层群众,然后马不停蹄地沿雅砻江而下,进入雅江县已是傍晚时分,顾不上休息,又与雅江县河口镇干部群众进行座谈。

寒风中,借着车辆的光束,小车在积雪的蜿蜒山路上小心行驶着,胡昌升还先后慰问了雅江县米龙乡、麻郎错乡、恶古乡的干部群众,来到八衣绒乡已是晚上21时多了,当他躺下休息时,已是凌晨2点多了。

州委书记率先垂范,带头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深入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在各地给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