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新领导层出访开创外交新局 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首站选择俄罗斯,推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6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开启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时期。一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出访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国家,阐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 二、安倍献祭参拜凸显政坛右倾化 今年,安倍晋三三次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12月26日,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一年来,安倍政府积极推动成立国防军、修改宪法、允许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并通过新《防卫计划大纲》等3份安保政策文件,其倒行逆施引起亚洲近邻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和强烈担忧。 三、美国“棱镜门”丑闻广受谴责 6月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披露美情报机构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听项目。美防务承包商前雇员斯诺登随后披露自己“告密者”身份。不断升级的“棱镜门”丑闻在国际社会招致反对和谴责。 四、叙利亚化武危机峰回路转 8月21日,有报道称叙利亚政府军当天在大马士革郊区使用化学武器,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此为军事干预叙利亚加紧造势。9月9日,俄罗斯提出“以化武换和平”倡议,叙化武危机峰回路转。 叙化武危机演变表明,通过和平和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动辄扬言武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实不可取。 五、肯尼亚遭袭显示非洲反恐任重 9月21日,“伊斯兰青年运动”血洗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韦斯特盖特购物中心,造成67人罹难、上百人受伤。这起恐怖袭击,再次引发人们对肯尼亚乃至整个非洲地区安全局势的担心。目前,从西非至北非再到东非,均存在活动猖獗的反政府武装。 六、台风“海燕”重创菲律宾 11月8日,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中部东萨马省登陆,造成6109人死亡,1779人失踪,2.7万人受伤。灾区大量基础设施被毁,重建任务艰巨。灾害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施以援手,帮助菲律宾灾区进行救援和重建工作。 七、伊朗核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11月2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这是伊朗和美国采取比较务实态度、相互妥协的结果,更是国际社会共同推动的产物,标志着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八、多哈回合谈判获历史性突破 12月3日至7日,世界贸易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与会者达成多哈回合全球贸易谈判12年来首份全球协定。不过,世贸组织成员在继续推进其他多哈回合重要议题,推进世贸组织自身改革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九、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逝世 12月5日,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95岁。曼德拉是新南非的缔造者,为非洲的民族解放、团结合作、发展进步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也是中南关系的奠基人之一,对发展中南友好、中非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朝鲜政坛发生重要变动 12月12日,朝鲜国家安全保卫部特别军事法庭以从事颠覆国家阴谋行为,依照朝鲜刑法判处张成泽死刑并于当天执行。特别军事法庭认为,张成泽长期纠集不纯势力形成派别,企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