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产经新闻

第03版
民生视界

第04版
热点聚焦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月26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3我们追梦前行
矿产业得到有序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铺就致富路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特色中藏医药产业蓄势待发
2014-01-26

生态能源基地已现雏形

(上接第一版)

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带给我州的,不仅仅是旅游进入条件、基础设施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让更多的人从全域旅游中收获了真金白银。仅以亚丁机场为例,该机场正式通航后不仅将构建起“北有九寨黄龙、南有贡嘎亚丁”的旅游新格局,而且也将有力地推动我州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伴随着机场的正式通航,稻城亚丁迎来了新的机遇,当地农牧民群众也找到新的致富门路。“亚丁机场正式通航后,我们生产的阿西土陶就更有市场了,我们有信心通过生产阿西土陶致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西土陶传承人降措激动地告诉记者。而在康定塔公,全域旅游也让当地牧民尝到了甜头,就连当地出产的酸奶,也成了游客的“抢手货”。

主题词:有序发展能源业。

看点:2013年5月7日,我州召开全州生态能源开发暨水电移民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州生态能源开发和水电移民工作。这一年,我州境内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上一派繁忙,中国生态能源基地已现雏形。

“总投资219亿元的大渡河长河坝电站项目,目前各项建设正有条不紊进行,2013年完成投资19.6亿元,电站预计于2017年全部投产发电。该项目建设期内,需向地方纳税约7.35亿元。按照可行性研究测算的上网电价,在投产运营后,长河坝水电站每年需纳税约6.66亿元,每年归属地方财政支配的税金约为2亿元。”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鸣在谈到电站建成投产将带来的效益时一脸自豪。

“公司将积极推进甘孜州境内雅砻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促进甘孜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尽最大努力推进两河口水电站项目可研及核准工作,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两河口水电站2013年完成投资18.15亿元。”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世勇介绍说。

据了解,截止目前全州已相继竣工投产泸定、江边等大中型水电站;开工建设长河坝、猴子岩、黄金坪3座干流大型水电站及一大批中小型水电站,在建水电装机规模超过了800万千瓦;雅砻江中游两河口、牙根一级、二级、楞古、孟底沟,金沙江上游川藏段叶巴滩、拉哇、苏洼龙、岗托、波罗、巴塘、昌波,大渡河丹巴、巴底、硬梁包等一大批大中小型水电站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开展前期工作水电装机规模达2130万千瓦。

在加力水电开发的同时,我州电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竣工投运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投资近190亿元,启动我州最大规模电网——“电力天路”建设,力争用3年时间解决21万人的缺电问题。新能源开发开始起步,稻城县傍河乡、甘孜县火古龙村、色达县洛若乡、康定县塔公乡、理塘县濯桑乡、雅江县祝桑乡、炉霍县德拉龙村各1万千瓦,总装机7万千瓦大型光伏电站前期工作已经省发改委批复。康定、雅江、稻城9座测风塔完成一年测风,正在开展风资源评估。此外,我州正在加大地热资源勘探力度,积极推进地热资源开发试点、示范工程,正在制订太阳能产业发展扶持优惠政策。

矿产业得到有序发展

主题词:有序发展矿产业。

看点:2013年,九龙里伍铜矿、康定甲基卡锂辉石矿、白玉呷村银多金属矿、巴塘夏塞银矿、大渡河地区金矿和杨柳坪地区铂镍矿的资源开发整合初见成效,全州原矿产量达到700万吨以上。

“甘孜州矿业要按照科学有序的开发原则,着力打造中国锂矿基地、四川有色金属资源基地、稀有金属资源基地、金属矿产等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基地。要抓好重点矿山企业建设,加快矿产加工企业建设。到2016年,努力实现矿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州委、州政府的决策为全州矿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全州矿业龙头企业,里伍公司在有序发展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该公司一方面实行“采、选、冶”一体化生产模式,进行“数字化经营管理”;一方面将绿色矿业理念与实践贯穿于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公司坚持科学有序开发的原则,积极调整结构,进行标准化、一体化生产;同时,我们也不忘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里伍铜业公司董事长陈道前说。

“公司除了磨房沟原矿区,在黑牛洞,我们还将建一座铜矿采选生产区,黑牛洞铜矿不仅是一种资源优势,又是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说到企业如何利用优势开发矿业时,里伍铜业公司总经理祝军说。里伍铜业公司仅仅是我州发挥资源优势、有序开发矿产资源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州不断加强地质勘查,突出规模开发,抓好加工升值,推进产业化,统筹规划,宏观调控,依法持续整顿矿业秩序,着力促进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产业)集中;着力打造科技型、创新型、节能环保型产业发展基地,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承接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通过努力,矿产勘查能力显著提高,采选冶一体化开发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矿产资源开发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矿业秩序更加规范有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健康有序可持续的矿业发展道路。

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铺就致富路

主题词: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

看点: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生态食用菌、道地中药材五大产业,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80万亩,州政府首次命名了7个州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和30个州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全州已引进和扶持了38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37个、家庭农场1个,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预计为全州农民人均增收贡献1000元。

说起新型温室蔬菜大棚的好处,种了两年大棚蔬菜的泸定县德威乡磨子沟村蔬菜种植户刘金义感触颇深:“像这样设施的大棚我有两个,这种棚冬天不怕冷,像西红柿、海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都可以种,两个棚每年收入3万多元,我还准备在盛煌公司技术员的指导下安装自动调温机、保温被、滴灌等设备,今后打算再盖两个这样的大棚。”泸定县是我州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发展设施农业,靠现代化温室大棚,富裕当地农民,服务全州人民,如今成为泸定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此外,泸定县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县生猪规模养殖户达到了90余户,生猪饲养量近3万头。

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发展,泸定模式成为近几年我州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农牧民在发展香菇、酿酒葡萄、魔芋、油菜、蔬菜、水果、中药材、藏香猪、绿色酸奶等特色农牧业产业中尝到了甜头。

2012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在进一步深化州情认识的基础上,审视度势,作出了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的决定,围绕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统揽“三农”和扶贫工作的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依托扶贫连片开发、新村建设“两大载体”,建设优质粮经、有机畜禽、生态林果、酿酒葡萄“四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两大市场主体”,做强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生态林果业“三大主导产业”,建设川藏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构建以旅带农、以农促旅、农旅互动发展格局。

2013年,我州启动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实施方案,紧扣“二轴、三域、四重点”空间布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科学配置作物结构,重点发展优质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种植业;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按照“增草减牧、肥畜增收”的发展理念,强化牲畜出栏出售,突出特色畜禽养殖,优化畜禽结构,加强以“牦牛、藏猪、藏鸡、藏羊”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基地建设;坚持生态保护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原则,大力发展核桃、花椒、俄色茶等生态林产业。围绕全域旅游强基地,提升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既为企业提供优质加工原料,又使更多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州内上餐桌、州外有市场。

去年7月,全州高原现代农牧产业发展推进现场会在泸定县召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州加快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产业的四大举措。要求要加快发展高原生态特色农业,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按照“2423”发展思路和“7698”发展目标,全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此外,我州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0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和10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把我州打造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农牧业强州。

文化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主题词: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看点:从2012年12月,甘孜州文旅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到2013年4月,稻城亚丁阿西土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再到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及我州开展“圣洁甘孜走进广东”活动等,2013年,我州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可谓是好戏连台。

我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孕育了享誉世界的康定情歌文化、格萨尔文化、锅庄文化、茶马文化、宗教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康巴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国内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和旅游相结合,把文化资源打造成旅游产品。”州文体广局局长龚建忠说,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我州文化产业正在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德格印经院座落在格萨尔王的诞生地、中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的德格县,是中国藏区最大的印经院。目前这里正在成为新兴的旅游景点。2013年,我州借助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召开康巴文化研究论坛,以打造“雕版印刷博物馆”、“数字印经院”等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把德格印经院的整个经书印刷过程穿插到整个印经院的历史当中,拍一部了内容翔实的纪录片,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我州按照新确立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项目推动,产业联动,品牌驱动,加快全州文化事业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从全力推进海螺沟卡瓦洛竺文化村建设,有序开展康定县、泸定县、甘孜县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启动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工作,加快稻城非遗一条街建设,开发阿西土陶系列产品,拍摄《格萨尔》动漫电影等六个方面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举办了首届藏歌赛等。

同时,按照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目标和打造藏羌彝文化走廊的总体要求,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基地、雕版印制业、网络动漫创意业和民族手工艺产业6大文化产业。逐步建立起了基本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加快,文化人才紧缺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真是太绝了!这里的唐卡艺术、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太有创意了!”2013年7月5日上午,一位来自广州的退休教师,在参观了“康定情歌的故乡·最后的香格里拉——圣洁甘孜走进广东”系列活动之一的“四川甘孜藏区康巴文化展”后感叹道。我州举办的“圣洁甘孜走进广东”系列活动,重点开展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展示、招商引资等活动。通过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州丰富的康巴文化,让外界进一步认识、了解甘孜州,为我州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创造了条件。

另据介绍,在下步工作中,我州将积极探索民族歌舞产业化道路,打造康定、海螺沟、稻城亚丁等重点旅游景区商演基地,打造康定、德格、稻城3个中国高原影视拍摄基地,选择甘孜州影响较大、特色鲜明的文化题材,通过招商引资或州内投资入股等多种途径,拍摄《格萨尔王传》、《命定》等本地文化影视作品;拍摄独具民族特色、观赏性强、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电影、电视剧或动漫作品。深入挖掘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工艺,打造雕版印刷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阿西土陶、新龙药泥面具、得荣旋木、彩绘石刻、河坡金属手工艺品等民族手工艺品;学习借鉴外地唐卡绘制先进技术和理念,继承和发展“噶玛噶孜”和“郎卡杰”唐卡制作工艺和技法,制作甘孜州木刻或石刻特色唐卡艺术精品。以康定情歌文化产业园建设为重点,积极培育康东多元文化区、康北格萨尔文化区、康南香格里拉文化区三大产业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特色中藏医药产业蓄势待发

主题词:加快发展特色中藏医药产业。

看点:2013年3月27日,全州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在康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中藏医药产业工作,州政府与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中医药管理局签订了《中藏医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去年6月20日,色达金马药业有限公司通过了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现场验收,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标志着我州本土首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获得准入许可。

去年9月23日,我州“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概念规划通过初审。

去年12月30日,州政府召开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总结2013年中藏医药产业发展工作。

色达金马药业有限公司新开办的中药饮片厂位于色达县解放东路,是由色达县人民政府投入资金600万元,通过添置相应的制药设施、设备和检验仪器,建立相应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系统历时两年建成。主要以加工色达当地现有道地特色药材为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该公司将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州传统优秀的藏药材、南派藏药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和服务甘孜州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州食品药品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藏医药是继中医药之后的第二大传统医药,历经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名医辈出,疗效确切,藏医药文化典藏十分丰富,仅我州德格印经院就收藏有典籍资料60余部,1200余套藏医药印版,还有大量流传于民间的单方、验方、秘方。2006年“甘孜州南派藏医药”被列入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藏药业在我州既是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又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尽管我州过去不断打造中藏医药品牌,但是,在中藏药发展进程中优势与问题并存,仍然面临着产业程度低、藏医药人才缺乏、市场准入难、财政投入少、创新能力弱等困难。

为切实解决中藏药业发展瓶颈,我州从2013年起加快推进中藏医药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快中藏医药产业培育的具体举措和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将着力从“二园区、五基地、五体系”建设入手,实现产、学、研结合,打造我州中藏医药产业链,提升中藏医药产业市场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20年中藏药产业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实现药材种植规模化、中藏医药研发系统化、产品生产流通集约化、中藏医药服务特色化,形成产业环节相互衔接的完整产业链。到2015年,全州将建成2家中藏药业生产企业,3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家中藏药材饮片加工企业,11家标准化藏药制剂室;将建成中藏药资源保护基地5000平方公里、抚育基地20万亩、人工种植基地5万亩,年生产总值将达到20亿元。

除了首次提出要打造中藏药业的完整产业链外,我州还坚持突出其南派藏医药优势,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

“实施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建设,有利于南派藏医药资源的整合,搭建产学研销相结合的南派藏医药发展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有利于促进藏医药与旅游、文化、药材种植及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对延伸产业链,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南派藏医药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有利于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的传承和后续人才的培养、提升藏医药专业技术队伍综合素质;有利于扩大对外宣传,展示甘孜州南派藏医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发展潜力,吸引有实力企业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做大做强藏医药产业。”藏医药文化专家各嘎在我州“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概念规划初审会上这样说。

该基地项目选址于海螺沟磨西镇高庙子村,规划占地面积约为300亩,建筑总面积为131187平方米,总投资5亿元。将建设一个集南派藏医医疗、养身保健、旅游休闲、藏医药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藏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功能区,为我州中藏医药产业的跨越发展搭建平台、奠定基础。

“中藏医药产业正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看齐。”州药业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州内的各药业企业纷纷建起药业产业化种植基地,努力研发中藏医药新产品。“泸定金珠生态药业产业园建成后,将研发藏医保健品和藏医养生旅游产品。”科创药业集团副总裁李光明介绍说,科创集团控股的泸定县金珠生态药业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不仅有自己的药材种植目标,还将研发保健品和养生产品。未来两年内,这里将建成以中药饮片加工、中藏药研发、中成药生产、藏药生产、保健食品生产、功能饮料、医药物流贸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藏药产业园区,形成年产值达10亿元,解决就业200余人,带动种植户3000户以上的中藏药产业格局。

除此之外,我州在中藏药业发展上采取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进的办法,强化了对中藏药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未来将重点抓好特色藏药新产品研发,在“国药准字号” 上求突破、“国食健字号”上求发展,使中藏医药业成为富民兴州的支柱产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