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可 魏丽雯 李铭暇 龚志英 文/图 2013年10月,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接受了省文明创建检查组的检查验收。日前,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表扬第三届四川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社区)、文明单位的通报》,正式命名康定县为四川省第三届文明城市,并在全省进行了通报表扬。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康定县创建四川省第三届文明城市的历程,是康定文明程度逐步提升、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的发展历程。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随着惠民措施的实施、城市功能的完善、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之花盛开在康定的每个角落,焕发出勃勃生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和谐美丽的高原小城。 围绕创建目标 推进专项整治 以城市建设管理年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文明县城,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而是要把创建活动变成推进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环境、造福人民群众的过程。我们要以‘省级文明城市’为标尺,着眼于更高起点来建设城市;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为杠杆,撬动全县社会力量,着眼于高标准、严要求来管理城市,力争交给全县人民一座文明、和谐的新康定”。原州委常委、康定县委书记段毅君在该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动员大会上指出。 2012年,康定县按照“全域规划年”要求,编制全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新都桥集镇建设发展规划等23个规划。县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对城市卫生、交通、市政建设进行了改造完善,充实了城市管理人员和设施设备,改进了城市管理机制,城市管理和城市面貌实现较大改观,2012年康定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至此,康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取得“入场券”。 2013年,康定县以“城市建设管理年”为主题,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8个。投入资金5.7亿元,完成后山公路黑化、新市后街风貌改造和管网路面铺设,完成新区景观通廊、5号市政道路建设,启动南门停车楼、新区地热供暖项目,完成情歌大厦建设,启动新城快速通道、公主桥至两岔路快速通道、公主桥片区、瓦厂沟片区征地拆迁,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出行更方便了,街道漂亮了,市场干净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康定城市的变化。 多方联动大力整治城乡环境。“打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在成功创建为省级卫生城市的基础上,康定决定在全县上下深入开展“城乡同治”,把城市当客厅、把农村当花园来打造。康定县从城市“六乱”治理、公路河道“两线”治理、农村“三乱”治理入手。该县在全州率先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城市综合执法大队,有机整合市政、交警、公安、工商等部门力量,公开招聘城市执法管理人员79名,按照标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晰了责任,进一步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管理执法力度。 狠抓车辆停放、沿街摆摊、占道经营等综合整治,相继完善城区标志、标牌、标识和标线,重新规划和规范康定城区以及姑咱镇的停车线;规划交通标线1500余米,新设置机动车停车点2个;对主街道两旁及农贸市场的阳光棚、雨棚进行了集中拆除,共拆除1000余平方米;积极推行环卫作业市场化,招聘清洁工120人;建成41个小型垃圾收集站;充分调动州县机关单位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网格化的管理,将城区各公共区域划分到州县机关单位,定期清扫,严格督查,及时通报,依托环卫部门的日常保洁和公职人员的定期整治,确保了城乡环境的整洁美丽;切实加大环境整治综合宣传,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全年开展志愿者服务及文明劝导活动30余次、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450余人、组织督导(暗访)检查100多次、处理群众投诉7起,通报批评责任单位3个,建立防“六乱”反弹制度8项;制止乱贴、乱画、乱挂“三乱”行为60余起,有效规范户外广告、城区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倒建垃等突出问题逐步解决,城乡面貌变化明显。 集中整治城市交通,改善市民出行环境。近年来,康定县交通运输部门紧紧围绕“创文明城市,建和谐交通,促康定发展”这一主题,深入开展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坚持疏堵结合,老城区新建地下停车场2个,对部分街道单侧划定停车位300余个,增加了停车能力,规范了车辆停放;在群艺馆、下桥、将军桥、新城等重要路口安装启用了电子抓拍系统,有效规范了行车秩序;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查处“野的”20余台;加强交通管理体系建设,规范化建设了全县交通指挥中心,组建了交警协管队伍,配备了电子罚单、执法岗亭、拖移车辆等管理设施,交通执法管理进一步规范;坚持便民惠民,将城市公交票价从3元降至1元,新购置10辆公交车,发班时间从20分钟一班缩短至5分钟一班,运营里程延伸到二道桥、老榆林,方便了市民出行, (紧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