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闫欣雨 王荟 如果要问《康定情歌》和甘孜谁的名气更大,估计不少人会选择前者。作为《康定情歌》的诞生地和康巴文化的发源地,我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国人大代表、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日前在京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激动地说,“2013年是我州旅游发展史上投入最大、项目最多、营销最强的一年,全年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3亿元,增长75%。” “我来自一个没有雾霾的地方。”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益西达瓦在审议报告时的发言一开头就吸引了全场注意力。如何保护这没有雾霾的地方,让游客在“最后的香格里拉”寻找到真正的蓝天,我州进行了种种尝试。 “得了黄金,破坏了生态”,这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我州。益西达瓦说,“我们已经走过了这段路了”,现在我们越来越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正在建立健全一套严格的科学、有序、合法开采的矿产资源开采审批办法,做到有序开发水电,有序开发矿产。去年一年,甘孜停掉了300多个沙金矿。 【对话人物】 益西达瓦(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政府州长) 用生态的观念设计和改变旅游方式 你把旅游仅仅当做产业了,追求效益的时候必定会带来破坏,旅游开发的强度越大,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大。 记者:你在审议报告时说,“恳请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顶层设计的生态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甘孜是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益西达瓦:我们现在必须要考虑到环保第一,产业第二。优化产业布局,怎么样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一种新的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生态承受能力之下,然后用生态的观念,用系统工程开发的理念,去设计和改变现有的生活、消费的方式。 我说要求国家顶层设计。以后发展这个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有三大特点:时间性,考虑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空间性,你自己的发展不能影响别人,长江上游你得考虑长江下游;第三个就是效益性,包括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等。 记者:这种观念下发展旅游,会有怎样的影响? 益西达瓦:要用生态经济的观念去考虑问题,否则,你把旅游仅仅当做产业了,那就单纯追求产业,追求这个效益的时候必定会带来破坏,旅游开发的强度越大,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大。比如门票问题,西湖2005年就取消门票了,当时争论很大,认为没有门票政府就没有收入,最后算账,5000万损失了3000万,换回来了5个亿。但是,我们现在多少地方还在追求门票。 在我州,以前稻城亚丁这条沟里叫做“三张嘴,八条腿”——三张嘴是骑马的人也就是游客一张嘴,然后马一张嘴,还有牵马的人一张嘴,然后加起来八条腿。这一条沟环境容量有多大?整个黄金周期间就是一股马粪味。后来我们做了限流措施,你感觉整个灵魂、心肺、眼睛都被洗了一遍了。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