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正琼 廖玉娟 有这样一句教育格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离开爱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当把师爱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正如水银落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怎样才能让爱融入每个学生的心中呢,经过自身的教育实践,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教师要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就必须要了解他们。实践告诉我们:教师要依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去接近他们,用我们的爱心去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启迪学生的良知,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与学生接触越多,距离越近,才能了解得越深,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要放下为师者的架子,学生才会从感情上接近教师,认为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把心里话毫无保留地吐露给你。 二、严格要求也是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宽恕能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绝对不是对学生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教师的爱是理智的爱、是严而不苛、宽而有则的爱。严格要求应该是爱护学生、真诚的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这个道理人人都懂。 教师的爱像洒向孩子心灵的阳光和雨露,滋润着孩子的内心世界,激发出孩子内心蕴藏着的热情,启发孩子们去热爱生活,引导着孩子们去追求光明,这是一曲动听和谐的爱的乐章。 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每个孩子抬起头走路”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教育名言,这句话说明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学生的优点非常突出,很快被教师发现。一些缺点较多的学生的闪光点往往被教师忽视,因为他们的“光”比较弱,恰恰是这些微弱、不引人注目的光才需要教师用心去发现,并用心去引导,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使它发扬光大促使学生有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投向社会一个“定时炸弹”;放弃一个孩子,就等于制造一个家庭悲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小学生离不开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应该像关心爱护幼苗一样去爱护他们。只要我们用心去爱,孩子们都是可爱的。我们要用爱去创设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给学生制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成才环境。这必然要用很多精力、花很多时间、费很多心思,但这是非常值得的。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要用爱去塑造,用心去雕刻。老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爱去呵护他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关爱下健康成长。当他们步入校园大门时,每个孩子都愿意得到教师的爱,成为教师心中喜欢的学生,老师就要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去热爱他们。你只要付出了爱心,就一定会有收获。 (作者单位:雅江县呷拉乡中心完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