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产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新闻

第02版
产经新闻

第03版
景象

第04版
健康之友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4月27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志成城破难题
2014-04-27

(紧接第一版)人员经过不断的研究、实验,决定采用独头压入式与巷道通风相结合的通风系统,并以巷道式通风为主。

“施工前期(洞口段1500米),主隧道、平导分别独头掘进,采用独立压入式通风,污风沿各自隧道排出;后期(洞口段1500米至合同止点),施工过横通道位置后,及时贯通横通道,采用巷道式通风,将平导作为进风巷进新鲜风,主要用于人员进出;主隧道作为回风巷排污风,主要用于运输车辆进出。同时辅助洒水降尘,确保洞内通风效果满足现场施工要求。”雀儿山项目Q1标总工程师李涛介绍。

面对2200米的长反坡施工、涌水、冻土、岩爆、供暖等技术难题,项目将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开展理论研究及试验室试验,以产学研联动的形式攻克难关。“下一步,我们还将就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长隧道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相应的技术和保障体系,将研究成果体系化、标准化,用于指导今后类似的工程施工。”

同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还有物资设备供应难题。

项目的许多材料需要从900余公里外的成都采购,中途需要翻越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险峻,沿途多为线路改建、扩建施工路段,交通状况极差。为着力保障物资设备供应,项目通过精细化台账、每周盘点等措施,定期核查诸如钢筋、水泥、煤炭等主要耗材的使用情况,精确计划未来1个月的耗材需求量,提前一个月做好采购,避免了因材料不足引起的工期滞后。同时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出了使用效率更高的高原发动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机械设备的高原适应性。

高寒、缺氧是影响项目作业人员健康和工程进度的决定性因素。

“项目部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花费巨资建立高原富氧工程——CARO高原富氧系统,安装了45m3/h制氧机组,制备氧气无偿供给职工使用,缓解职工的高原反应,提高工作效率。”雀儿山隧道Q2标项目部副书记贺志杰介绍道,“我们在项目隧道洞外修建了一间吸氧室。里面架设供氧管道,建立25个吸氧终端,可同时满足25人吸90%以上的医用级别纯氧,以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

正在吸氧室吸氧的隧道综合作业队队长林修建刚从隧道内作业出来,有着15年隧道施工经验的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里挖隧道同内地比起来完全是两个概念,正常施工没几个月就不说了,更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工人调换太过频繁。2月10日,作业队招了24名宜昌来的工人,没想到,在项目部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全部撤了。这怪不了他们,我项目部所处海拔4270米,刚来项目部工作的职工和劳务工人60%甚至100%均发生急性缺氧反应或者疾病,严重时血压增高、心跳加快、甚至出现昏迷现象。仅去年一年,作业队来来回回就更换了400多人次。”

“照冬歇期放假安排,2月15日,项目部和作业队必须返回工地。自2月10日起,作业队陆续组织200多工人到达工地,由于气候条件,仅留下100多人,项目部及时协调作业队继续组织施工班组到位,同时积极铲除冰雪,修复设备。目前,施工班组基本满足施工需要,其他辅助班组正组织人员上山。项目部对进场施工班组进行严格把关,对所有进场工人签订劳务合同。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不断完善和修复驻地和工地设施,对全部工人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按时发放劳保用品,保证劳务队伍稳定。经过多方努力,项目驻地和工地基本转入正轨,雀儿山隧道施工现已掀起复工大干热潮。”雀儿山项目Q2标项目常务副经理王刘勋介绍道。

众志成城破解难题,扬帆奋进共推项目进程。目前,该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藏区人民日夜期盼的“生命线”、推动经济发展的“能源线”、传播时代文明的“信息线”,有望在2017年顺利完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