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5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致富路”通海子村
2014-05-06

■ 尼胡克布

“现在好了,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路已硬化了,村民发展生产的信心也更足了。”五一前夕,在泸定县加郡乡海子村,村委会主任倪万彬望着刚刚完成水泥硬化的村道,可高兴了。当天,海子村公路硬化工程通过县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验收。

倪万彬说,海子村有两个组,全村49户,260多人。海子村山地资源非常丰富,拥有3000多亩山地,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玉米、土豆、苹果、核桃等。但长期以来,村内只有一条窄小、弯曲的烂泥路,车子进不来出不去,村民只能以低价出售给河坝菜贩子。遇雨水多的季节,连步行都成问题,根本没有人来收购。这里的村民就这样靠天吃饭,无经济来源,长期处于贫苦中。

“与其烂在家里,还不如不种。”对于村里的烂泥路,该村种养殖大户邱炳富感触颇深。

“我家里的苹果在八九月份上市,这个季节雨水多,每年很多是烂在家里的。最惨的是2010年,接近3000斤的苹果,烂了一半以上。”邱炳富说,当年他失去信心,毅然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没有路,难致富。“不能让群众抱着满山的资源穷一辈子。”倪万彬感慨地说。2013年初,泸定县政府派技术人员来海子村设计规划确定硬化工程,村民们觉得生活又有了希望,受尽苦难的村民通过“一事一议”全力参与投工投劳。

从规划到修路,历经半年多时间,海子村村民终于有了宽阔平坦的致富路。村民邱炳富兴奋地说,路通了,不怕苹果运不出去,他决定安心地发展种养殖业。倪万彬同样信心更足,他说:“如今,在县林业局和乡政府的关心下,海子村片区种植了矮化密植核桃1500亩,我村的产业发展形势一片光明,3年后海子村人均收入将翻番从3000元不到增加到7000元左右。”

倪万彬坦言,村内没有村财收入,一切都靠群众的努力和政府部门的关心。他说,这条路是海子村村民祖祖辈辈的希望,大家干劲十足,通过投工投劳,不到半年时间就把工程做完了。

“今年养了100多只羊,现在骑着摩托车放羊。路修好了,以后下山也方便了”邱炳富表示不再去打工了,在家养好样子,每年的收入应该远超于以前。

海子村公路全长5.5公里,于去年10月动工,通过村民“一事一议”协商,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政府补贴水泥、砂石等材料费用,全长5.5公里,宽4.5米的海子村公路硬化工程全线完工。该公路建成后,彻底改变了加郡乡海子村和房背后村260多户500余村民的交通条件,对于促进海子村这个高山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