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灾害现场。丹巴县委宣传部 供稿 ■ 本报记者 杨珂 8月9日凌晨2时8分左右,我州丹巴县东谷乡卡龙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和农牧业受灾严重。灾害发生后,州县乡领导立即赶赴受灾现场,全力开展抢险救灾、查灾核灾和安抚受灾群众等工作。当地在家的14名县级干部全部赶赴一线参加抢险救灾,紧急调动应急抢险人员200余人次,发放帐篷60顶、棉被410床、大米1100斤、面粉1100斤、清油120斤等救灾物资。 目前,紧急避让泥石流的1521名受灾村民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无一人伤亡。抢险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受灾情况也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防汛部门目前正密切关注天气趋势,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8月10日,州政府州长益西达瓦对丹巴县“8·9”东谷乡卡龙沟特大泥石流灾害作出指示:必须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务必做到五有。逐村逐户全面开展查灾核灾,州县联动尽快拿出详实的灾情报告。动员组织好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抗灾自救。进一步做到“躲、避、让、跑”,下功夫落实好这四个字,并对前期丹巴县监测预警、抗灾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各相关部门严格防范次生灾害和新的灾害发生。 2小时发生17次泥石流 截止记者发稿时,据州防灾减灾局相关人员介绍,初步统计此次泥石流已经造成二卡子村、三卡子村、国汝村、阴山村、东谷村5个行政村451户农户1521人严重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 记者从州公路局获悉,此次泥石流导致省道303线交通中断。 “有几次,泥石流夹杂着石头翻滚下来,直接冲进房子里。”丹巴县东谷乡党委书记张巍说。他清楚地记得,从2时13分许至凌晨4时许,卡龙沟一共发生了17次泥石流。 防地灾演练助村民逃过一劫 8月8日晚,该乡下起中雨,张巍的心就提起来了,提醒各村注意监控后,他一直没有睡着。二卡子、三卡子村在卡龙沟的上游;国汝、阴山、东谷三个村集中在下游。接到上游的报告后,张巍随即启动应急预案,乡政府和监测点的报警烟花燃起,“砰砰”作响,预警警报、锣鼓、喇叭夹杂着“快,快点到避险点上去”的紧急呼喊声在雨夜中响起来,村民们冒雨按照两个月前进行的防地质灾害演练时的路线撤离。“两个月前,刚进入汛期,我们就组织包括事发的这五个村的村民进行过防地质灾害演练。”张巍说,此外,应急预案制定也很细致,不但利用锣鼓、警报器、喇叭、烟花等多种手段同时警示,还要求党员干部对年老体弱的60岁以上的老人一对一帮扶,一旦出现泥石流等情况,确保这些老人能被人背到安置点。张巍称,此次紧急撤离,就有不少年老体弱的老人是被党员和村组干部背到避险点的。 据当地村民介绍,在半夜1点左右,卡龙沟监测人员发现沟内水位暴涨、异味扑鼻,上游发生多处小股泥石流。监测人员报告情况后,当地乡村两级立即拉响预警警报,鸣放烟花提醒,并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按照“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要求,顺着既定路线紧急疏散受威胁群众152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