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9月24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枝繁叶茂“同心树”
——德格县加力推进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纪实之三
2014-09-24

德格县12位高僧大德参观建设中的雀儿山隧道。 德群办 摄

■ 本报记者 田杰

“书记,你在办公室吗?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向你汇报一下汉语班的事。”打电话者不是别人,正是八帮寺堪布旦珠。几分钟之后,堪布捧着哈达径直走进了德格县委书记何晓春办公室。“汉语班办得如何?”何晓春开门见山地说。“书记,你上次到寺庙说的那番话非常中肯,僧人们渐渐明白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现在他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劲头也很大。我今天进城也就顺便来向你汇报这件事,请书记放心,汉语班不但要办好,而且还要坚持长期办下去!”话音未落,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八帮寺是噶举派著名的寺庙。自2012年“同心同向”活动开展以来,何晓春先后7次到该寺调研。“冷冰冰的话语、冷冰冰的面孔、冷冰冰的场面”,第一次进寺时场景让何晓春至今记忆犹新。他顿时感觉到了党委、政府与寺庙间的遥远距离。然而,一次次的进寺入舍,一次次的促膝谈心,一次次的实事实办,渐渐融化了党委、政府与八帮寺僧侣之间的坚冰。正因为如此,今年4月上旬,何晓春在八帮寺调研期间,主动与堪布旦珠探讨起了开办寺庙汉语学习班,并得到了堪布的响应。然而,当汉语学习班准备报名开班时,僧侣们的抵触情绪明显暴露出来:“我们的任务就是念经、修行,学汉语有啥用?即便要学,也该学英语,而不是汉语。”消息传来,他立即赶赴寺庙,理直气壮地向寺庙僧侣宣传学汉语的好处:“僧人学习汉语,既有利于提升自我素质,又有利于更好适应社会,更有利于提高大家的社交能力,无论对寺庙还是僧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已安排了两名寺管会干部驻进寺庙来教你们,希望大家安心学习,力争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所为!”一番入情入理的讲解,僧人们的心结终于打开了,心里也随之亮堂起来。踊跃的报名场面,刻苦的学习劲头,感动了堪布,更感动了何晓春。采访中,学员旦珠泽仁告诉记者:“学汉语确实好处多多,我现在进县城买东西已能与老板们沟通交流了!”

去年8月,何晓春在年格寺调研时,恰巧遇见了正在该寺庙探访的两名宗教界国外藏胞晋美、扎西尼玛兄弟俩。临别时,他特意赠送袈裟:“袈裟是红色的,代表着和谐团结、吉祥如意、公平正义,你们在国外要认真研习佛法、传承文化、持戒利民,多做善事好事。”兄弟俩依依不舍地握住他的手,泪如泉涌地说:“这次回国收获之大完全出乎意料,在与何书记的交谈中,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国内的宗教信仰自由和国家的好政策,与我们在国外听到的完全不一样。袈裟虽值不了多少钱,但何书记的真诚祝愿,让我们深受感动。据说,你还向全县57座寺庙的僧人赠送了700余套袈裟,书记如此用心与我们学佛之人交朋友,这一点特别让人敬佩!我们一定会把这两套袈裟供奉起来,一定要把这次回家看到的大发展和大变化如实地向在外僧人宣传,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藏区和农牧民群众真实的生活,共同分享祖国的强大、藏区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说起“同心同向”,提起寺庙管理,言及“晓春书记”,人们有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感激:一个月之内3次走访更沙寺,他用锲而不舍的真诚打动了寺庙堪布四郎翁登,他以破解“饮水难”、“用电难”等长期困扰寺庙难题的行动赢得了僧人们的赞誉;他用整整9天时间,逐一调研温拖片区19座寺庙,并当场承诺“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每一座寺庙提供自来水、架设输电线”,言而有信的举动,让僧尼们欢欣鼓舞;他先后5次专程来到地处偏僻的崩东觉姆寺,从现场解决路、水、电问题到贫困觉姆低保“全覆盖”,从及时安排县医院医生为觉姆们免费体检、发放药品,到如今每年免费体检制度的形成,他是觉姆们心中“永远都认的亲哥哥”;为及时将温拖乡党批村130名学生从仅教藏文的寺办“教学点”转送到乡中心小学就读,他不厌其烦地走寺庙、访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宣讲,终于得到了寺庙的理解和家长的支持。(紧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