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木质长廊。
建设中的环山路。
康定有一座桥叫“将军桥”,还有一座桥叫“公主桥”,传说是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嫁吐蕃王松赞干布,途经康定时修建的。这座桥表达了康定人民对文成公主的敬意,体现了藏汉民族之间的友谊,“公主桥”的名字沿用至今。如今,携千古风情、载厚重人文,一条集休闲、健身、人文于一体的环山路宛如彩带从将军桥到公主桥纵向穿过,将人、景、文串联在一起,这便是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炉巷·文成路。
■ 本报记者 杨珂 文/图
路为载体
确立“文化路”战略
日前记者来到现场,实地体验了在建中的炉巷·文成路。从甘孜日报社到公主桥,一路上河堤已经用汉白玉的石材建起了沿河栏杆,上面雕刻着吉祥八宝图案。山路中还设计了一个较大的亭子,以这个亭子为中心,上通南无寺,下至将军桥。一条藏式木制阶梯长廊与白土坎村的阿里布果游道相连接,站在长廊的底端向上看阶梯长廊,长廊就像一条在山间蜿蜒的巨龙,给炉巷·文成路添上了一抹神秘色彩。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炉巷·文成路建设项目负责人炉城镇党委书记田志勇说:“炉巷·文成路用文化对路进行‘包装’,为路增添内在的文化元素,是为了全力打造‘有语言、有灵魂’的路,让群众走在这条路上有‘舒适感、尊严感、美感’。炉巷·文成路是县委、县政府为康定城特意打造的风景、文化、民生之路。近年来,康定县致力旅游全域化,打造特色旅游小镇、特色村落、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精品,炉巷·文成路只是众多精品中的一个。”
传承历史
打造康巴文化墙
甘孜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康定县将炉巷·文成路与康巴文化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公路文化景观充分展示了康巴文化的地域特色。在炉巷·文成路记者见到藏族画匠在专心描摹,目前木制长廊的扶手上已描绘出独具康巴特色的祥云图案。
在炉巷·文成路的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了康巴文化主题,据田志勇介绍:“炉巷·文成路以描绘等形式修建了路文化墙。在长廊上将设计绘制诸如康定情歌歌词、木雅锅庄由来、格萨尔文化展示等一些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符号,将会让广大游客到此游览后对康巴文化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化墙表现了康定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山川景物。其中,康定情歌歌词和木雅锅庄,体现了康定的人文历史以及“情歌故里”的特色魅力。
这些以喷绘、浮雕、壁画等表现形式建设的主题文化墙,将把挡土墙的“闷”转变成美,营造出动感的氛围,成为炉巷·文成路沿途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立足区域
融入“山河文化”元素
炉巷·文成路起于将军桥,终于公主桥,左临折多河,是康定县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山傍水的独特地理位置,积淀了广阔博大的“山河文化”。
据田志勇介绍,炉巷·文成路除现在已经打造出来的硬件设施以外,还有很多即将要打造的,其中包括沿河的观景亭。观景亭内设置有休闲设施,供游人小憩的同时可以喝喝茶、吹吹河风、观观山景,还可以在此强身健体。他特别介绍,炉巷·文成路项目最后的设计中还将打造一处特色建筑。该特色建筑是一架悬浮式大桥,横架于折多河之上,桥体为玻璃结构,走在桥上可以看见桥下波涛汹涌的折多河,对于游人来讲是一种极限体验,当然更能提升折多河的知名度。
通过“山河”文化元素的融入,炉巷·文成路将成为展示康定山河文化风貌的文化走廊、现代驿站。
和谐共融
展示“生态文化”
在展示“康巴文化”、“山河文化”的同时,炉巷·文成路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充分维护了道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将打造出道路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景观道路,充分展示“生态文化”。田志勇说:“炉巷·文成路作为康定县重要的开放性景点,其承载和支撑功能无法替代,它不仅是人文景观之路,更是生态旅游之路。对这条路,唯有合理开发和重点保护,才能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我州旅游事业,真正成为一条‘生态大道’。”
采访时,记者看到施工单位结合现场环境,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在炉巷·文成路的两旁栽植上百余株苗木,打造了乔灌结合、花草搭配、层次多样、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景观长廊,力争做到“树下有花、花中有绿”。路旁则采用“露、透、封”的设计手段,在突出自然景观的同时,生动展示矗立在东关、被称为“留间卜雨花”的郭达山在山岚雾气之中的神秘古朴。(郭达山又被视为康定晴雨表,山顶云收雾散即是天气晴朗的预兆,每当云雾弥漫,则必有雨至,累验不误,故有“留间卜雨花”之誉。)
宽阔的城乡大道、美丽的“生态绿廊”、诗意般栖居的炉巷·文成路,将让置身于此的游人留恋忘返。试想走在炉巷·文成路上,踩着脚下的红色石砖,听着折多河潺潺的水声,吹着河风,饱览山河美景的同时,还可以感受康巴文化、锻炼身体,那是何等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