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经1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经1

第02版
经2

第03版
经3

第04版
经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1月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香菇种出一条致富路
——记康定县瓦斯金丽香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4-11-09

■ 本报记者 宋志勇 文/图

“能在我州首届青年优秀创业项目设计大赛中荣获三等奖,真是没想到。这都是国家给予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州、县、乡各级部门给予的大力支持,下一步将更加坚定合作社的信心,逐步引进品种好的菌类,种植更加优良的品种供应市场。”康定县瓦斯金丽香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金雨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

瓦斯金丽香菇种植项目于2011年在康定县大河沟村农业示范园开始搞香菇种植,期间试种了香菇和球盖菇,现已掌握了香菇的栽培技术与管理。今年上半年共种植两万余袋,平均每天出菇100多斤,主要销往康定、姑咱两地的市场。

“种香菇与种木耳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水的适度,气温要多高等这些都是我从父亲那儿学来的,是父亲手把手地教会了我。”谭金雨一边说,一边谈起了往事。他说,他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那时家里很穷,全家都靠山吃饭,他是从小就看父亲种植木耳长大的,如何栽培、如何管理,他心里清清楚楚。长大后,从打工到后来当上老总,谭金雨说没想到自己和菌菇种植真有缘。如今,在康定县大河沟村农业示范园区内,谭金雨拥有两个冻库和7亩多地的香菇。

香菇种植看似简单,实则程序繁杂。从装袋到出菇,一袋菌棒要过手二十多遍。而拌料、验袋、灭菌、点菌等几个关键环节更是容不得丝毫马虎,每每此时,谭金雨都会严格把关,忙时通宵达旦,这也几乎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如果验袋时没有发现袋烂了,就容易感染杂菌。灭菌时,消毒不好把杂菌带到接种箱里,就会坏袋,造成巨大损失。” 谭金雨说,种植香菇是个仔细活儿,就怕过程中有个闪失。

“其实我是阿坝州小金县窝底乡人,从小在窝底长大,初中毕业后,就放弃了学业,开始外出打工、承包工程等,本想能挣到钱就不错了,可老天真对我不薄,在瓦斯沟我的婚姻大事也解决了,这里已经成为了我的第二故乡。”谭金雨喜笑颜开地说,其实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下决心干起了种植香菇。他说,原本到雅安吃饭,却在老板那里了解到,香菇虽然成本有些高,但效益还是可观。就这样,谭金雨通过老板、朋友和亲戚的帮助,认识了不少种植、经营香菇的老板,通过实地查看,顺利与河南老板达成了协议,并于2012年自筹资金全面动工,无论是调配设计,还是香菇菌种,全都从河南采购。当年投资的13万元,当年便见到了效益,纯收入达到了8万元。

“虽然2012年在种植香菇中盈利不少,但到了2013年在投资增加的情况下,却亏损不少,主要是香菇后续管理成本也高。相比香菇,种植羊肚菌工序少,成本相对少,资金周转快,盈利也比较可观。”谭金雨指着种植基地介绍说,市场调查是做生意的关键所在,从调查情况看,羊肚菌已成为引领市场的新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种植方式,都比香菇简单而收益大,他自己也正在进行结构调整。

“现如今,国家对我们这样的扶持力度加大了,我的信心更足了。今年预计在大河沟村农业示范园区内种植20多亩地,在泸定租地种植15亩,瓦斯沟种植5亩。相信在州、县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不仅合作社有利,也会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谭金雨高兴地说,去年5亩地的羊肚菌,收入就达2万元,如果市场一直这样,相信更多的村民能从种植羊肚菌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