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理论与实践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生命唱响青春之歌
2014-12-02

(紧接第一版)到最后班上的同学都非常互助互爱。赵景燕老师也是丹巴人,袁雅逊是她的侄儿。采访中,赵老师含泪告诉记者,1999年,她带队袁雅逊所在的班到简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实习。实习期间袁雅逊不仅勤快、好学,而且临危不乱、反应敏捷。一天,一名产妇出现严重抽搐的紧急情况,当时还有华西医大等多名实习生在场,大家都不知所措。危急关头,袁雅逊赶紧将手中的病人病历资料折叠后放入产妇口中,才终于避免了更加严重的后果发生。赵老师解释说,产妇严重抽搐,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导致病人舌后坠窒息、咬舌而亡的严重后果。

因为优秀,袁雅逊当年不是没到内地工作的机会。然而,牦牛追着雪山走,雄鹰迎着太阳飞。2000年俄色花盛开的时候,从州卫生学校毕业的袁雅逊毅然选择了留州。他要把根扎在雪域高原。这一年,他到了康定县,成为了中共康定县委宣传部的一名宣传干事。

高原虽然壮美,但在高原工作却并不浪漫。高原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条件艰苦,要干好工作,就意味着得经受山重水复、严寒酷暑的考验。十多年来,不管是当初在宣传部门工作,抑或是后来担任团的干部,袁雅逊接受组织安排从不犹豫,不论是去草原深处,还是去雪山脚下,他都是背上行囊就出发。出差是他的家常便饭,藏房是他流动的家,常常在农牧民家里一住就是十天半月。由于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袁雅逊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省优秀团干部”等荣誉。

同样是因为优秀,工作后的十多年中,袁雅逊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内地工作,但他没有走。他生前曾告诉朋友,他舍不得康定,舍不得草原。他说:“我生长在这片沃土,是高原的儿子,如果离开这里,我就没有根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