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杨 11月22日16时55分,一阵剧烈的震颤横穿甘孜高原,雪山发出令人震慑的战栗,草原顷刻间变成了巨大簸箕,垮塌声、惊叫声划破了这片土地的宁静。 灾害无情人有情,距离地震灾区695公里的石渠县农牧民获知康定地震的消息后,对灾区的结对亲戚无比牵挂,对亲戚的安危感到十分担忧。 石渠县起坞乡一村尼美青绕、呷地从电视上看到康定地震这一消息后,骑着摩托车找到村所在地手机信号最好的地方,分别给自己在康定的结对亲戚州住建局赵丽燕、州住建局抗震防灾办李兵打电话询问亲戚家中是否安好,当他们听到亲戚家中一切安好,才十分高兴地回到村子,并将亲戚的情况转告给其家中其他人员。 虾扎镇塔须村村民阿格、降华泽仁焦急的找到村委会主任曲多,请他帮忙给远在地震灾区的州民政局刘小康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亲戚家的情况,刘小康告诉曲多:“家中一切都好,谢谢亲戚的关心”,短短十几秒的通话,表达的是牧民的心声,一句句不太流畅的汉语都是发自内心的问候,它是高原牧民的牵挂。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地震当晚,上千名驻州部队官兵和特警迅速集结,紧急赶赴震中救援。地处震中的康定木雅祖庆小学教学主体楼在此次地震中受损严重,虽然全校2000多名师生成功疏散到安全地带,但冬季的高原气温也迅速下降到零度以下。 面对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师生。到达木雅祖庆小学的第一支救援小分队特警主动请战,在州公安局特警支队五大队一中队队长杨帆的带领下,冒着余震,冲进宿舍楼搬运棉被、生活用品、搭建临时帐篷。在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全校师生在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就吃上了一顿热气腾腾的晚饭。 眼前的抢险任务完成后,救援的部队官兵、特警顾不上休息,立即开展巡逻值守。同时,电力、通讯等部门亦赶到震中,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区域,温柔明亮的灯光亮了起来,爱心涌动的平安电话打了进来。全校师生安然入睡。“一晚上都没有害怕,因为很温暖,有那么多叔叔阿姨陪伴”,该校二年级学生吾吉贡布这样说道。事后,许多救援人员都患上感冒,但他们都仍然坚持坚守在救灾一线。 在随后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内地在康定开酒店的汉族老板为灾区人民免费供应饭菜,不计回报,只求安好。韩大哥是仁寿县人,几年前和朋友来到新都桥开始经营饭店。康定6.3级地震发生时,韩大哥立即和饭店另外几个合伙人决定到安置点免费送盒饭,“我在当地做了6、7年生意,现在出了事情,就应该伸手支援嘛!”包括中午和晚上两顿,两荤两素一汤的配置。韩大哥每天送出的盒饭在1200盒到1500盒之间,每天送出盒饭的成本在四、五千元左右。但在他看来,这些其实都算不上什么,“能为灾区出一份力,我们就很满足了。” 在各安置点,像韩大哥这样的热心人还特别多。地震发生时,正在成都办事的陈三锅庄董事长陈关富立即赶回康定,带领员工来到震中为灾区群众提供营养丰富的饭菜。陈三锅庄主厨肖正荣是雅安人,经历过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地震发生后,也就是他老婆刚刚生完孩子的第二天,他让岳母照顾好老婆和孩子,自己马上和大家一起来到了震中。网友盛赞陈三锅庄舞动了最美的“锅庄”。 各地救援人员源源不断地赶赴震中,感动了无数灾区人民。道孚县中谷村海拔约4000米,这里气候寒冷,全村182户不同程度受灾,在救援队大力帮助下,该村村民得到了很好的安置。该村村民和金龙寺僧人被救援队员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不辞辛劳的精神所感动,他们发现救援队员们很难喝上热水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搭灶架锅烧起了热茶,送到救援队员手中表示感谢。 历史悠久的塔公镇塔公寺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损。当救援人员把救援物资送到寺庙时,全寺僧人提出了一个“请求”:“我们储备的物资还足够,请把这些物资送到受灾更重的老百姓那里去吧!”该寺寺管会主任阿布还提出了一个“请求”,如果救援还需要人员,全寺青壮僧人随时待命。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