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领导干部“急功近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其治下形式主义盛行。上有所好,下面就不惜造势造景、花拳绣腿、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然而,虚实之分,祸福之纽。急功近利思维下导致的应景之作、“形象”之作、急就之作,不仅“谋财”,有时甚至“害命”。说到底,“浮”的问题与“庸懒散”一样,其核心都是一个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的问题。当个人主义作祟,必然导致不正确的政绩观,这种心态下干事,是把“干事”当作个人前程的赌注,罔顾其中到底有无群众利益,不仅有害,而且危害大矣。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把解决“浮”的问题的重点,落在“务实”上,提出要教育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升迁流转;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要落实群众工作全覆盖各项措施,让各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下深水、做实功,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成为常态。这可谓是对“浮”的对症下药,既有内服的“思想药”,又有外用的“行动药”。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切实把“两剂药方”用到实处,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决摒弃浮躁,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地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 一个合格的干部,不仅要有志气、才气、锐气、底气,更要有静气。只有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只要我们真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潜下心来、沉下身去,真心实意地、倾情倾力倾智地为群众办好事、谋实事,“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就能真正感到成事的欣慰、为民的愉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