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视觉新闻.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治“拖”增效率
——五论坚决整治我州“庸懒散浮拖”问题
2014-12-16

——五论坚决整治我州“庸懒散浮拖”问题

■ 本报评论员

服务民生慢不得,拖拉作风要不得。群众工作全覆盖“六大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办事拖拉”这个机关常见病、老毛病被猛火攻治,有了很大改观。但是,作风建设始终在路上,对于“拖”这种久病沉疴,不仅需要下猛药,还需要长服药。

客观而言,我州政务环境整体较好,但绝对不能以此掩盖局部的“慢”和个别的“拖”。

办事拖拉看起来是小毛病,但事实上,一次拖拉就完全可能成为一次“蝴蝶效应”的源头。比如“拖”了一家企业,一传十、十传百,影响的是整个招商引资的口碑,拖的是整个地区发展的后腿。而且,“拖拉”病传染性极强,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如果严格按流程办事、责权界限清晰,一人拖拉,人人侧目,就能相互促进,形成快节奏、高效率的办事氛围;如果一人拖拉,无人处理,就会你拖我拖他也拖,互相影响,最后拖拉之风就会悄然盛行开来。

对干部的“拖拉”作风,群众怨气甚大。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自己出外办事,对方来不来就东推西拖,动不动就“过两天再来”,谁会高兴?谁会乐意?对个人而言,办事拖拉耽误人时间,浪费人金钱,败坏人情绪;对企业而言,办事拖拉很可能影响企业发展规划,甚至就此贻误企业发展时机;放大到我州,拖拉掉一次机遇,就可能落后一个年代。特别在凡事“慢半拍”、习惯“慢生活”的我州,更需要我们的干部认清“快”与“慢”的辩证法,既不能让机遇在“慢半拍”中失之交臂,更不能让生活中的“慢”蔓延到工作中来。“慢生活”,靠的就是快节奏的工作来打底和维持,否则,我们的“慢生活”就没有品质,就是低水平的“穷慢”。试想,如果没有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底部突围”的目标如何确保?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的宏伟蓝图怎样实现?(下转第二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