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春燕 卢雪英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重视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州委十届五次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促和谐,以党建促稳定,以党建促进群众工作全覆盖深入、持久的开展,使党员队伍更具活力、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党建水平显著提高。这是2014基层党建工作年的主要任务,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全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目标和方向。 筑堡垒夯实组织基础 11月22日16时55分,康定县发生震源深度18千米的6.3级强烈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康定县4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立即吹响抗震救灾“集结号”,迅速挺进受灾第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做到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战斗在哪里,成为了抗震救灾的“主力军”。灾区群众说:“只要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看到党员干部忙绿的身影,我们心里就踏实了。” 危急关头,各级党员干部奋不顾身,冲锋在前,成为群众抗震救灾的主心骨,成为地震救灾中的一面面标杆和旗帜。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高高飘扬的党旗—— 州委书记胡昌升说:“面对艰巨复杂的反分维稳任务,面对改善民生、维护民利的繁重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热切、期盼、信任,全州各级党组织惟有清醒、沉着、善担当,才能在复杂尖锐的斗争中赢得民心、赢得胜利,捍卫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省领导同志给予我州的高度评价;惟有务实、冷静、有办法,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捍卫群众工作、稳定工作、经济工作来之不易的成果;惟有勤奋、奉献、敢冲锋,才能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捍卫甘孜大地的和谐、安宁与幸福。要固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 2014年,我州各级党组织抓住基层党建工作年的契机,着力实施了“堡垒建设、能力提升、先锋示范”三大工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年各项活动扎实推进。 ——加大在医疗机构、中小学校、派出所、社区、寺庙管理机构和规模以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力度,积极探索开展与周边地区在边界联合组建党组织工作,截止目前,全州新建党组织132个。按照村(社区)后进比例不低于10%、机关(各行业系统)不低于5%的要求,对全州4736个开展新一轮分类定级,评定先进党组织1631个、一般党组织2668个、后进党组织437个,全州统一制发了挂牌,5月中旬全面完成了挂牌亮牌工作。对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按照“一村一策”要求,逐一细化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采取“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挂牌督办、结对共建共创机关支部专人督办”的方式进行集中整顿。 ——州委组织部向各级干部推荐了精选的20本反映当前政治需求、理论热点的优秀书籍。举办了党务干部示范培训、农牧民党员示范培训、大学生村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大学生村干部示范培训、浙川扶贫协作乡村干部培训。选任了一批素质好、威信高、致富能力强的农牧民担任基层党组织书记,采取集中培训、外出培训等方式,对新任党组织书记进行普遍轮训。建立“基层党建、实用技术、政策法律、农村工作方法技巧、经验介绍”5大类于一体的师资库,对党务干部、乡村干部、党员进行需求式示范培训。各县依托对口支援和结对共建共创机关支部,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农牧民党员和僧尼代表到州内外发达地区考察学习110批次1348人次。 ——按照“5+1”农牧民党员模式,全州共发展党员3587名,并在农牧民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信念教育、宗旨教育、法制教育。4447个基层党组织围绕“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履行义务”、“党员如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开展大讨论4811场,参与党员6万余名,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划分党员维稳责任片6500余个, 4600余个维稳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群众工作队主动进乡到村入寺,充分发挥宣传员、情报员、调处员作用,在服务稳定上发挥了主导作用。推行“公司+基地”、“支部+协会+农户”模式,培育了兴丹公司等一批农民党员企业家,扶持新龙雕刻协会等一批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牧民人均增收20 %以上,在服务发展上发挥了引领作用。(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