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头版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特刊

第04版
国内.广告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1月21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风化雨润无声
2015-01-21

(上接第一版)

灾区广大党员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做到哪里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战斗在哪里;无论是在救灾现场,还是在安置点位,随处可见鲜红的党旗,到处都是党员忙碌的身影,党员真正成为了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全州共6500余名共产党员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带领2000余名基层民兵和121名志愿者,组成244支应急抢险队、党员服务队,24小时冲锋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白天拉网式排查群众受灾情况,主动帮助灾区群众解决困难,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活动板房,发放棉被毛毯等生活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晚上开展巡逻维稳工作,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及时到安置点开展震后心理疏导和援助,搜集群众意见,把群众当亲人,切实解决他们存在的困难,及时疏导矛盾、化解情绪。同时,向群众宣传党委、政府抗震救灾的信心、决心和措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灾区群众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丹巴县水子乡、东谷乡、章谷镇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迅速组织2支126人的党员民兵救援分队连夜奔赴震中塔公镇抢险救灾。康定县雅拉乡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彭明兴将自家搭建的避灾帐篷主动让给其他受灾的群众居住,并在第一时间组织村干部、民兵查灾核灾、维护治安。交通系统100余名党员组成突击队穿梭在通往震中的道路上来回巡查,保证了通往灾区的生命线的畅通。由党员干部为主的11支医疗救援队、886名医疗救治专业医护人员和104名卫生防疫人员始终坚持24小时在各救援点开展救援和卫生防疫工作,决不让震后群众再伤亡;电力部门2个分队100余人的党员抢险队,每隔一小时就要冒着风雪在应急用电的路上巡查,用光为灾区群众点亮新的希望……在灾区,危险之处有党员,困难之时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他们切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

地震灾难检验我州基层党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也力证了群众工作全覆盖共建共创的成绩。去年以来,我州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经验和人才优势,深化“党支部结对共建共创”活动,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农牧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发挥,入党积极分子逐渐增多,结对党支部在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工作载体、工作目标上实现了相融共建。选派书记、第一书记或副书记571名,选派驻村蹲点干部1415名,一般党组织升先进99个,后进党组织转化提升32个。已健全1487个村、社区的“八大”组织。帮助村(社区)制定完善切实可行规章制度1566个。开展“三会一课”、联谊活动和“三反三珍”等教育活动14559场次,受教育党员21.09万人次。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265名,其中农牧民4518名,发展党员2621名,其中农牧民1817名。培养村后备干部3068名。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学习87次,700名村(社区)党员干部参加。机关党员设立先锋岗1373个,村(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13732个。双方党组织组建服务队、突击队1336个,开展党员“义工”活动1194次,参与党员14318名,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5812件。走访慰问贫困党员、老党员等142666人次,发放慰问金(物折资)2427.26万元。全州机关党组投入180.97万元用于各村级活动室完善活动场所设施设备及周边设施改造。新制定项目规划538个,拟投入资金15972.14万元;已完成规划111个,投入资金3113.43万元。设立公益性岗位308个,帮助987名闲散青年就业,劳务输出13346人。帮助村、社区发展特色产业60个。拟定277个党员先富工程,已脱贫致富党员120名。

幸福工程真惠民

初夏时节,道孚县色卡乡勒孜麻牧民定居点,牧民新村景色宜人: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村道、花木相伴的幸福音乐广场、精美别致的幼儿园和村级活动中心;一片片由侧柏、草坪等构成的绿化带春意盎然、满目葱绿;而在他家屋后,一幢幢极具特色且风格一致的藏式“别墅”群依山傍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居住在这里的七美仁真正在自家定居房里忙碌,迁居至定居点后,不用再随季节搬迁,定居点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接进院子里。搬家之后,七美仁真家里添置了家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购买了手机,这里还可以上网.....这样的牧民定居点让全州26万多牧民在告别了千年游牧、实现全面定居的同时,尽情地享受着富足而又安定的生活。

群众工作全覆盖开展以来,州委、州政府决定,从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我州将整合资金85亿元,实施以百姓安居、劳务增收、全民保障、教育助学、健康关爱、文化共享、农村“甘露”、远村点亮、交通便民、新村示范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幸福工程。十大行动,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安居房建设、就业、增收、教育、卫生和文化等九大领域,全州18个县、325个乡镇、2785个行政村(居委会)110多万人口自然也就成了“幸福工程”全覆盖的直接受益者。

去年下半年,群众工作全覆盖进入第三阶段以来,按照州委群众工作全覆盖常态化要求,统筹各方力量,努力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十大工程”项目建设进度。

甘孜县2013年底落成的廉租房小区,干净整洁的小区、规划整齐的楼房解决了许多无房困难群众的居住难问题。小区住户张兰过去就是这样的困难户,张兰今年58岁,是一名清洁工,以前一家四口租住一间3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年要交几千元的租金。如今,她的一家住进了廉租房,房二室一厅一厨一卫,设施齐备,一家四口搬进新居,其乐融融。

白玉县阿察镇阿察村牧民65岁的翁青第一次领到每月55元的养老金时,“他心里的幸福感简直无以言表“咱们普通农民也能领上养老金,过去想都没敢想过,现在虽然老了干不动活了,但低保金和养老金已经差不多够我生活了。”

2014年,全州整合各类资金58.33亿元,巩固提升第三阶段幸福工程百姓安居、劳务增收、全民保障、教育振兴、健康关爱、文化繁荣、农村甘露、远村点亮、交通便民、扶贫解困十大行动。2014年,全州第三阶段幸福工程共完成投资60.89亿元。十大行动58个分项中,42个分项已提前完成第三阶段目标,占72.41%;16个分项为跨年工程项目,已完成2014年工作目标,占27.59%,幸福工程建设取得了新成效。

目前,我州采取措施巩固提升幸福工程,确保此项工作能让百姓真正得实惠。通过创新机制方法,强化资金保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督查、强化舆论宣传、抓好建后管养等措施确保幸福工程项目真正发挥效益,让全州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贴紧地面的小草,经得住大风的考验。如今,全州公职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群众工作实践,群众工作在康巴大地四季常春、甘孜群众工作永远在路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