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洪娟 我对富春江的向往,不仅仅是因为六朝吴均那段“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极美文字,也不仅仅是因为黄公望的那卷被称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更是因为一个人——郁达夫。我一直想去达夫故里富阳寻访那些出现在《达夫自传》里的山山水水与黑瓦白墙。 初秋的一个午后,我终于成行。 江轮缓缓地行驶在富春江上,探首窗外,山色青翠,水光迷朦,我不由怦然心动:这就是郁达夫的故乡?这就是他妙笔之下那条备显神奇、极富灵性的富春江?富阳,不仅生养了他,伴随他走过了整个少年时代,大自然的灵气也陶冶了他的情操,铸就了中国新文学史上这一独具魅力的风骨。 郁达夫原名郁文,出生于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也许是天意,他一生的命运就和他的名字一样。“郁”是他自小就有的气质。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过早地品尝了世态炎凉。长大后,婚姻的挫折、生活的动荡、经济的窘迫、政治的阴晦、国家的不幸……使他一直郁郁寡欢。1945年8月29日,化名赵廉的郁达夫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诱骗杀害,结束了跌宕起伏的忧患一生。“文”则是他一生的华彩乐章。他自小就受到古典诗文的良好熏陶,“九岁赋诗四座惊”,中学时便开始发表诗作。1913年,他随长兄去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震动了文坛。此后笔耕不辍,写下了大量的诗歌、小说和散文,用自己的才华确立了在近代新文学的地位。 江轮在一个埠头靠岸,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便是郁达夫公园。公园人少、清静,三三两两的人沿着林荫道漫步,或坐在椅子上轻声交谈。不时有风从江面上吹来,很凉快。沿着江面是一个方石板铺就的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少年郁达夫的铜像,上身穿一件长褡襻纽扣的对襟竖领短褂,下身露出半截长袍,手执书卷,远眺一川如画的富春江,神态是那么安详平和。 广场的后面就是郁达夫故居了,这座小小的院落曾给了他最初的庇护。三开间砖木结构的一座小楼,白墙黑瓦,浓浓的江南韵味。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原来的那处故居,原址在一条叫作“满舟弄”的幽深小巷里。上世纪末富阳在旧城改造时,将共整体南移十余米按原样修建而成,但门楣上斑驳的“达夫弄一号”旧居门牌还在。 走进大门,便是一个小花园。园内植有樱桃、柚子、桂花、芭蕉……绿树葱郁,花影晃动。似有若无的一阵桂花香气飘来,不由让人想起《迟桂花》中的意境。据说,这里最早是中草药园。郁家祖上几代都是儒医,中医师多喜好花木草药,达夫祖父更为癖好,园中花木草药即由他培植。 故居一楼的正厅里,陈列着丰子恺、茅盾、鲁迅、郭沫若等名家的题字及画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左墙上那幅鲁迅的亲笔手书:“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首诗耳熟能详,却不曾想到这是鲁迅写给郁达夫的。 二楼是郁达夫和其母亲的卧室。在郁达夫的房间里,一张老式木床占据了大半的空间,床上支着一顶旧纱布蚊帐,靠墙有一个藤编的旧书架,除了竖插几本线装古籍,也有不少旧得发黄的英文、日文书籍。郁达夫读书藏书之富是颇有名气的,只是不知这些书是不是郁达夫生前留下的。 卧室的墙上贴着郁达夫和第一任妻子孙荃的照片。郁达夫的感情生活复杂而激越。郁达夫说过,他与孙荃的结合,是为了成全年事已高的母亲的心愿,但两人确曾有过一段甜蜜的日子。孙荃生于富阳一个地主家庭,上过私塾,精通旧体诗词,也有才情。郁达夫赴日留学期间,两人多有鸿雁传书、诗词唱和。郁达夫甚至决定给未婚妻改名,并且赠诗曰:“赠君名号报君知,两字兰荃出楚辞。别有伤心深意在,离人芳草最相思。”孙荃之名,即由郁达夫所改。他们的结婚时,就将这间书房改为新房,还将此房命名为“夕阳楼”。 然而,郁达夫对于孙荃,始终欠缺一份激情,王映霞的出现,结束了两人的缘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婚事轰动一时,也被艳羡为“富春江上神仙侣”。然而,郁达夫的名士习性碰上王映霞的美人脾气,一个偏激有余,一个体谅不足,针尖对了麦芒,终是劳燕分飞。想起郁达夫的名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令人唏嘘不已。 在“夕阳楼”上推窗而望,富春江如一匹素练飘入眼来,粼粼秋水,点点帆影,江风习习,神清气爽。在郁达夫的散文中,对富春江秀丽景色多有描述。此刻站于此处,更能深切领会郁达夫散文中描述的富春山水这灵动神韵,更好地感受郁达夫文字之意境。 友人介绍说,不远处即是鹳山。鹳山截江而立,岩壁突兀,古木葱茏,楼阁错落。山之东侧,有“松筠别墅”,是郁达夫哥哥郁曼陀为供老母安度晚年所建;鹳山矶头有澄江亭,郁达夫兄弟的啸咏之地;山腰之上有双烈亭、郁曼陀血衣冢,富阳县政府为纪念郁达夫、郁曼陀两位爱国志士而建。我很想去看看,可惜天色已晚,只好作罢,甚为遗憾。 重返埠头,坐上江轮,缓缓顺江而下,两岸青山如黛,偶见三五江鸥贴水掠过。点点霞光洒在水面,金波闪烁。看着眼前的美景,想起了郁达夫的诗句:“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来往春江有钓船”,郁郁孤行、漂泊一生的郁达夫,如果可以魂回故里,是否可以安然做一回他的钓徒之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