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愿佛祖保佑我们全家平平安安,也祝愿大家健康快乐。”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藏族老阿妈才让卓玛,大年三十和自己的“老闺蜜”、汉族大妈王慧珍一起到位于西宁市中心的金塔寺祈愿。 2015年农历春节恰逢藏历新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前来金塔寺拜佛祈愿的各族群众络绎不绝。 除上香和点酥油灯外,煨桑(点燃干枯的松柏枝叶)在藏族年俗中必不可少。“我们过藏历新年必须煨桑,谁第一个去煨桑,是一种荣幸。”67岁的藏族老人更松加说。 青海570多万人口中,藏族约占24.5%。在青海多地特别是西宁、海东等地,由于藏汉群众世代混居,年俗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如在煨桑、点酥油灯的人群中,也有不少汉族群众;藏族传统的开锅羊肉、红枣奶茶、“卡塞”(一种油炸面点)、“古突”(面团肉粥)等食物,同样受到汉族群众欢迎。而在不少藏族群众的新年餐桌上,同样有饺子、馄饨、长寿面。 和汉族一样,过年穿新衣也是藏族的重要年俗,更松加老人的两个孙女:十五岁的永吉和九岁的央金,早早就盼望着新年崭新的藏袍。 “新年藏袍颜色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大红色、天蓝色等鲜艳的颜色,上面都有装饰。”更松加说。 除了传统年俗,近年来,许多藏族生活、文化习俗不仅被保留了下来,而且被发扬光大,成为不少都市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28岁的玉树籍小伙公保昂江,2012年和几位朋友一起在西宁开了一家名为“阿妈拉”的藏餐吧,没想到开张后生意火爆。特别是过年的“年夜饭”,刚过腊八就被预订一空,其中三分之二是汉族顾客。 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说法。如今在中国大陆流行音乐中,不少以藏区生活为题材并吸收了藏族民歌元素,如《回到拉萨》《坐上火车去拉萨》等。 “藏族歌曲诞生在辽阔的青藏高原,曲调高亢,感情真挚,这也正是它打动人、吸引人的地方。”青海知名藏族歌手洛桑尖措说。 近年来,藏族锅庄舞成为不少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最爱。“锅庄舞动作简单,又是围成圈在跳,可以边跳边聊天,既健身又娱乐,其乐融融。”家住西宁的范贤薇大妈,如今是小区业余锅庄队领舞。 19日清晨,尽管凌晨才入睡,永吉和央金还是早早起来,第一句话就是向大人问候“罗色让”(藏语:新年好),并且和全家一起高呼“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 随后永吉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了全家新年第一餐的照片,餐桌上既有藏族传统的奶茶、糌粑、“卡塞”,也有汉族的蒸饺、包子。 “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在同一天,感觉气氛特别热烈,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新的一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永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