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新春特别报道

第04版
国内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2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弘扬真善美 传播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之一
2015-02-26

“你看那个娃娃多可爱,娃娃告诉我们要爱劳动,还要当好人、做好事。”安徽铜陵市民汪先生带着孩子等公交车时,总会说说路边公益广告上的小故事……在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街心公园、文化广场,人们会看到一幅幅趣味十足的“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价值是行为的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在亿万人民群众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梦”

构建起亿万人民的精神坐标

道路决定命运,梦想引领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了历史方位,指明了前进目标。

——理论武装卓有成效。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面向全社会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党委中心组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城乡基层开展形式多样、面对面的宣讲报告,“中国梦”“三个自信”“四个全面”等热词,迅速响彻大江南北。

在各地书店,《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都摆在了进门最显眼处,销量分别突破了1700万、1500万册。《改革热点面对面》《法治热点面对面》等一批理论读物,越来越通俗化、大众化。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在哈尔滨,“24字”成了孩子们哼唱的五言歌诀;在包头、南京,“24字”走进手机游戏、成为顺口溜。

2014年,中央和地方的主要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手机平台、楼宇电视、公交电视等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刊播公益广告。几乎所有城市的商贸中心、公园广场、建筑围挡、车站机场等场所都在发布“图说我们的价值观”。

——优秀传统文化广为弘扬。平遥中国年、汨罗龙舟赛、宁波慈孝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热在城乡基层、热在群众心中。

中央文明办、财政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共下拨专项资金35亿元,推动建成25000多所少年宫,2000多万农村孩子从中受益。

时代榜样

激发出强劲道德力量

神州大地向来都是英雄辈出的热土、凡人善举的摇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元旦贺词中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点赞”的背后,是行进中国迸发出的道德光芒。

——凡人善举层出不穷。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评选全国道德模范,持续发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中国好人”。

2014年,中央文明办“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共接到群众推荐的好人好事5万余件。

——网络宣传助推良好风尚。随着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一件件身边的“最美”在网络上绽放出绚丽的花朵。2014年,中国文明网开设了《好人365》专栏,每天讲述一位中国好人的感人故事;之后,又联合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组成“五网联盟”共推《好人365》、共讲中国好人的精彩故事。短短半年,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就超过了2.6亿,百度相关搜索超过600万条,网民转发、留言超过270万条……

“当代雷锋”郭明义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182万。南京77岁的退休教师崔秀清玩起了微博,而她和邻居上微博不为别的,只为关注“中国好人”微博群。

志愿服务

打造国家美丽名片

与此同时,遍布城乡、轰轰烈烈开展的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做好事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和常态。

佛山义工团创始人邵启林,是这座城市最早参与志愿服务的一分子,对志愿服务变化感慨良多。他说:“最初的时候,佛山仅有注册志愿者65人,但近几年激增到60多万人,接近全市人口的10%。”在宁波江北区,“白沙义工俱乐部”从开始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人,还出现了“宋师傅家政维修队”“徐启照法律咨询队”等明星服务队。

世博会上的“小白菜”、青奥会上的“小青柠”,给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如今,邻里守望、交通引导、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不再只是大型活动的“偶遇”,而是深入生活的日常平常经常,惠及人们的衣食住行。

为了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发展,中央文明委发出《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紧紧抓住制度化这个关键,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志愿服务。2013年底,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宣告成立,成为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国家队”。

任何一个伟大事业的背后,必然有着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是如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为中华民族的圆梦之路焕发出越来越强大的精神力量。 (新华社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