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斌 文/图) 3月20日至22日,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率省直有关部门深入我州丹巴、康定、道孚3县及海螺沟调研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他强调,农村灾后重建是“11·22” 、“11·25”康定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必须结合新村建设和扶贫开发,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培育新业态,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新渠道,帮助受灾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天来,李昌平一行先后深入丹巴县、道孚县、康定县和海螺沟,详细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新村建设及产业发展等情况,深入研究我州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工作。 在丹巴县巴底乡沈足一村酿酒葡萄种植园,李昌平深入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民、农林技术人员仔细攀谈,详细了解产业发展情况。他说,丹巴县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具有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生产酿酒葡萄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培育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要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切实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为丹巴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丹巴县中路乡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俗独特,吸引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优势独特。李昌平在此调研时听取了村民、游客及当地党委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建议。他指出,丹巴具有中国最美乡村的美誉,古人留下千座古碉,我们要打造好美丽新村。他强调,甘孜州全域旅游目标要从县域抓起,一域不谋不足以谋全域,党委政府要主动作为,加强规划,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档次,提高服务水平。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从房前屋后,一草一石美化绿化净化抓起,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好家园,通过旅游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带动对外开放。 在康定县雅拉乡中古村和道孚县八美镇雀尔村,李昌平与当地群众、乡村干部一起研究产业重建、新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家里收入靠什么?生活过得怎么样?”在我州“11·22”、“11·25”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康定县塔公镇夺拉嘎姆村和道孚县协德乡先锋村,李昌平详细了解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恢复情况,听取重建规划。李昌平还走进受灾群众家中,与群众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意愿。他反复叮嘱当地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着力提高村庄规划、村落布局和民居设计水平;要高度重视产业重建,努力促进灾区产业升级、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他指出,独特的民俗民风和厚重的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要围绕“三化”互动,以新村建设为契机,加强民居风貌改造和文化保护,努力实现农旅、文旅结合,做好乡村旅游服务,满足游客需求,增加群众收入。(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