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周4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1

第Z02版
周2

第Z03版
周3

第Z04版
周4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4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难忘的军旅生活
2015-04-18

■ 武天和

笔者曾是一名军人,为自己的四年军旅生活感到自豪。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经过学习、煅炼,实现了人生的升华。屈指算来,已离开火热的军营三十多个年头了。而今,虽两鬓已染上了白发,青春不再,但依旧怀念四年的军营生活……

1976年12月,在粉碎“四人帮”、结束左的路线后,笔者从学校应征入伍,同泸定的52位老乡成为现13集团军红军师某团的光荣战士。笔者被分配到具有光荣传统、战功著作,部队在解放云南时、连队曾荣获“生擒匪首——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汤尧”锦旗的英雄连队。在英雄的连队里,同来至五湖四海的战友一道摸爬滚打、学习训练,为铸就人民解放军钢铁集体流血流汗,添砖加瓦。回忆军营岁月,往事浮现在眼前。虽然三十多年过去了,但下连队时老指导员李敬民第一堂课的讲话仍清晰地回响在耳旁。“你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是一张白纸,经过部队严格地学习、煅炼,每个人的这张白纸在离开部队时,会写出不同的人生答卷……”

从学生到战士,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转变。学生,自由散漫、无拘无束……而战士,必须懂得遵守部队铁的纪律,学会有时间、组织、纪律、集体、荣誉等观念。到部队,什么都得从头学、从点滴做起。部队,吃饭有吃饭的规矩,系鞋带有系鞋带的要求,被子叠成豆腐块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军队的传统和部队纪律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有的人的眼里,部队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是部队一代代传承下来、凝聚我军光荣传统的优良作风的延伸。

部队优良的传统和作风,铸就了人民军队的铁血军魂。军营,煅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战士。

部队是所大学,更是一座熔炉。说它是所大学,是因为在部队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军人吃苦耐劳、奉献、忠于祖国的精神实质与内涵;说它是座熔炉,不仅能炼就强健的身体、炼就不向困难低头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炼就一个人进步与懂得珍爱。四年的军营磨炼,成绩突出,四次受到连队嘉奖,笔者成为一名合格的战士。

人无压力轻飘飘。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没有追求的目标。虽然是高中在校应届学生入伍,然“文革”期间的高中生,是“小学生的底子、初中生的样子、高中生的牌子”。在部队与有的战友相比较,文化程度差距较大。对此,笔者并没有自甘落后,而是知耻而后勇,抓住有限的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持之以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那时,部队可读的书籍很少,连队只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四川日报》三种报纸,班里有份《解放军报》,每人有本部队发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粉碎“四人帮”后,“文革”前出版的各种书籍几乎都还戴着“封、资、修”或“毒草”的帽子,不允许战士阅读。为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读报时,读到好的文章,笔者就公公正正地抄在笔记本上,有空就拜读几遍。几年间,笔者抄了十多本读报笔记和摘抄文章。班里学习时争着读报,点点滴滴地积累知识。伴随着大批优秀图书的出版发行,笔者如饥似渴地在近三年的时间里阅读了上百部(本)优秀小说和理论书籍。为检验和提高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参加连队各排办“黑板报”的比赛。通过参加排里办“黑板报”,使笔者学到不少知识,学习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得到了较大提高。

部队生活,事事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就会学到不少书本上和其它地方所学不到的知识,只要注重平时点滴的积累,日积月累就会增长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

经受血与火的洗礼,使人更加坚强。1978年12月底,我们部队接受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云南中越边境前线进行临战训练,随时准备对越南当局进行教训。进入云南战区后,部队在崇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野间进行了近两个月极其艰苦、超越生理极限的“山岳丛林作战”临战训练。练为战,只有练时多流汗,战时才少流血;为国而练,为打胜仗而练。临战训练的苦、累,铭记在心底。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1979年2月16日晚,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即将奔赴保家卫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疆场时,我们在橡胶林里庄严地向祖国宣誓:“我们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决完成一切战斗任务。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宁肯前进一步死,决不退后半步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永远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军队,决不叛国,誓死捍卫祖国的尊严,宁肯牺牲自己,决不当俘虏……”铿锵的誓言,表达了年轻军人对祖国的忠诚与奉献。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对越作战打响后,我们连队在枪林弹雨中向敌纵深穿插。穿插时,为掩护负伤战友,笔者成为连队第一个轻伤不下火线的人。行军时受到班里战友和排长卢雅生、副连长李康等干部无微不至的关怀,使笔者倍受鼓舞。第三天,副连长李康在带领连队攻打“332高地”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还关心笔者的伤情,终身难忘战友之情。

战斗打响后,我们将生死交给了祖国,将死置于脑后。枪林弹雨中穿插,艰辛与危险难以用文字形容和描述。二军相遇,勇者胜。在前五天的穿插、阻击、攻击作战中,不仅要战胜、消灭敌人,同时还要战胜一切想象不到的困难。在这五天的战斗里,我们粒米未见,常常断水,肚子饿得痛、干粮嚼在嘴里难以咽下,每天几乎没有睡上两小时。在极度疲惫和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有时要在弹雨横飞、伸手不见五指、大雨如注环境里,几个小时内挖掘五六立方米的泥土,构筑工事,挖掘好战壕。在19天的战斗中,连队十位战友为国献出了他们年青的生命,二十多位战友为国负伤。

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经历残酷的战争,笔者懂得珍惜军人的荣誉,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珍爱今天安定祥和、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在对越作战中,我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完成任务坚决”而荣立了二等功。

岁月如梭,时光流逝。回首四年军旅生活,无怨无悔。四年的军旅生涯,虽然在人生的旅途中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军旅生涯,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最为丰富、最为自豪,值得回味的一段人生旅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