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类
争分夺秒 生死一线
——张加全
张加全,男,1966年4月出生,泸定县杵坭乡金华村村民。
在2014年1月12日下午5时左右,村民张加全正好背着石头到金华村大白流,经过河边时远远看见大渡河上有两个十五六岁的女孩驾驶的船突然翻了,其中一个女孩被冲到对岸的石头上趴着,另一个女孩用尽全身力气惊慌失措地抓住翻转的船底。在这危难时刻,张加全赶紧放下背着的石头,找到一船家,借用了他的船赶到了翻船的地方。但是由于船之前已经有点裂缝,如果不及时驶回岸上,三个人将会有生命危险。
这时张加全赶紧将两个女孩拉上船,迅速往岸边驶去,此时船已经开始进水,就在快要到岸边的时候,船里的水已经快将他们的膝盖淹没,此时几个人的体力逐渐下降。刚划到岸边,张加全尽全力先将两个女孩拉上了岸,自己才艰难地爬上岸。就在这一瞬间,船已经消失在水面上。
惊魂六十秒 生死一瞬间
——左志龙
左志龙,男,1968年出生,泸定县烹坝乡冷竹关村村民。
2014年6月24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国道318线冷竹关村华能电站弯道处,一辆由雅安驶往康定方向的越野车突然打滑偏离车道,坠入水库。一位叫左志龙的冷竹关村村民在河岸边目睹了这一幕,他急忙跑向事故点,大喊一声“快来救人啊!”这时,同样是驶向康定的一辆车也停了下来,车上三人也迅速下车加入了救人的队伍,他们用尽全身力气,冒着被拖进河底的危险以及被仙人掌刺扎的疼痛,紧紧拉住逐渐沉入水底的车辆,以减缓车辆沉没的速度,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在短短60秒内,把包括司机在内的6人从车里安全营救出来。
敬业奉献类
公路的守护神
——胡 波
胡波,四川乐山人,汉族,1968年6月生,初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为泸定公路分局泸定养护管理站站长。2008年被州公路管理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10年至今连续被州公路局授予“十佳养路工”称号。
从事公路养护工作以来,胡波三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坚守岗位,从不向困难低头。每次分配工作都主动到最累最艰苦的地方去,带病上路作业成为他的家常便饭,曾在烈日曝晒下晕倒数次。作为养护站站长,胡波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新情况结合起来,制定完善考勤、学习、机具管理等多项制度,坚持按章办事、约束和规范养护工的行为。在汛期道路抢险保通、“4·20”芦山地震、“11·22”康定地震抢险保通中,胡波总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头组织抢险,将道路受阻时间降至最短。在他的带领下,泸定养护管理站多次被州公路局授予“优秀管理站”、“先进班组”等称号。
白衣怀丹心 妙手愈沉疴
——宋云霞
宋云霞,四川米易人,汉族,1979年10月生,本科文化,现为泸定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四川省中医药肿瘤协会会员。2011年被评为泸定县优秀人才。
“人命生死之系,须知从医责任重于泰山,无恒德者,不可以为医”——这是宋医生信奉至今的座右铭。
从医10多年来,她始终秉承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甘于奉献,尽量做到看病入微、辩证得体、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凭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工作的敬业,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的首肯,先后在2011年被评为泸定县优秀人才,2014年成为四川省中医药肿瘤协会会员。同时,她大力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整个科室的业务在她的带领下不断发展壮大,中医科还新开设了不少新项目,逐渐弥补了中医科的空白。她充分利用中医优势,开展中医外治,将中医科发展成综合医院的特色科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正涵义。
孝老爱亲类
博爱中绽放出绚丽
——罗琼
罗琼,女,1963年5月出生,就职于泸定县中心敬老院。
敬老院建院初期,管理和工作难度相当大。送到敬老院来的五保老人一半以上都患有疾病,甚至还有身患癌症的老人,罗琼不怕累不怕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每位老人。老人生病时为他们喂药喂饭、换衣换裤、端屎倒尿,让他们在敬老院里能享受到家一般的温暖;面对发生口角的老人,罗琼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讲道理,想尽办法缓和关系,在她的努力下,院里老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罗琼也渐渐成为了大家的“好闺女”,老人们的“主心骨”。罗琼几乎把她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敬老院老人身上,哪位老人有什么毛病,哪位老人该过生日了,哪位老人的亲人不常来探望,她都记得非常清楚。在敬老院工作这些年,她从未回家过个一次春节,“老人的事没小事,再细微的事也要把它做好!”在罗琼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她的爹和娘。如果说当一个孝顺的儿女、媳妇或者女婿是一种美德,那么孝敬一群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应该是一种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博爱精神。
孝老爱亲写文明乐章
——余春芳
余春芳,女,1964年3月出生,泸定县农牧和科技局退休干部。
余春芳是独生子女,结婚31年来,她一直和父母同住,父母身体都不好,她和丈夫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在母亲手术后,更是在病床前接屎倒尿、端水喂药、擦洗身子,悉心照料老人。不仅对待自己的父母是如此孝顺,对待婆婆她也不分彼此。余春芳的婆婆已经84岁高龄了,住在距泸定县城20公里外的田坝乡木杉村,公公很早前已去世,婆婆一人撑起一个家,妹妹又患有小儿麻痹症,妹夫在11年前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侄儿,家里的情况很是不好。余春芳和丈夫就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毅然撑起了这个家。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余春芳都会和丈夫一起回到村里,料理家务和地里的农活,她还利用自己精湛的农业知识,进行庄稼管理、果树嫁接等,逐渐帮助婆婆家摆脱了困境。婆婆逢人便说:“自己遇到了一个好媳妇,现在还有几个媳妇会回家帮忙种地、干这些又脏又累的活啊?”余春芳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孝老、爱亲,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平凡事谱写了一曲文明乐章。
助人为乐类
当好村民的“领头羊”
——陈莉震
陈莉震,男,1989年出生,就职于兴隆镇人民政府,中共党员。
毕业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陈莉震,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考聘“一村一大”到泸定县兴隆镇下马厂村,担任该村支部副书记。一年来,陈莉震带领当地群众调产业、抓发展、助增收,实现了村民土地经济收益最大化。不仅如此,他更是把群众当亲人,将他们的困苦放在心头。哪家有人生病,陈莉震便会赶去关心看望;遇到重病,陈莉震便亲自开车送往医院;拿不出钱看病,陈莉震就会掏出自己的生活费让他们去看病;谁家的惠农资金没有兑现,陈莉震会亲自去咨询协调,尽快让村民拿到自己的钱……一件件贴心的事让村民感谢,但在陈莉震看来,能为群众办成一件实事,能为群众解决一个难题,他感到无比的开心。
像一道绚丽的彩虹
——郭安莲
郭安莲,女,汉族,现年67岁,泸定县兴隆镇人,中共党员。
郭安莲是泸定县一名普普通通的环卫工人,平日靠清扫大街、拾垃圾废品为生,生活艰苦朴素。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租住8平米小房子的老人,却在去年群众工作“爱心慈善日”捐赠活动上,将自己仅有的1000元积蓄全部捐出,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她说:“在政府帮助下,我的收入也在提高。今年我捐了1000元,明年就捐1500元,每年增加500元,十年后如果我还能动,就把全年的工资都捐出去……”没有轰轰烈烈,只有简简单单;没有风风火火,只有平平淡淡。郭安莲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在人们心中勾勒出了一幅五彩世界。
诚实守信类
用一生践行自己的信念
——李芝顺
李芝顺,男,汉族,现年78岁,中共党员,烹坝乡烹坝村三老干部。
李芝顺经常说:“入党不容易,当个好党员、好干部更不容易,要一生珍惜”,他将永远跟党走作为毕生坚定的信念,并融入到一生的行动中,李芝顺1990年7月被中共甘孜州委评为“全州优秀老干部”,2000年7月被中共泸定县委评为“全县优秀三老干部”,2008年7月被中共泸定县委评为“2007-2008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党委政府有什么号召,李芝顺永远是带头执行,在大渡河电站建设移民搬迁中,他不仅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还经常给村民做工作:“要顾全大局,锅里有了碗里才有,电站早一天修好我们老百姓早一天受益。”当村民的抵触情绪严重时,他就到相关部门去了解政策,通过自学后,再主动召集大家给他们讲解政策,做好安抚工作。他还说:“现在做群众工作,开展服务型基层组织建设,都是在融洽党和群众的关系,不要看我年纪大,只要我动得了一天我还要发挥余热。”
坚守一份军民情
——史国秀
史国秀,女,藏族,194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坝街街上村村民。
她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住在简朴的农家小屋,平时靠种田、卖蔬菜和水果为生。但她又是一位不平凡的农村妇女干部,16岁,她就担任岚安公社(乡)民兵排长,18岁担任妇女队长、生产队副队长,20岁成为公社(乡)委员、宣传队副队长。她就是泸定县小有名气的拥军模范史国秀。史国秀被大家称为藏族拥军妈妈,她是甘孜州拥军优属先进个人,从1992年起每年坚持为人民子弟兵赠送鞋垫,23年来,已累计向人民子弟兵赠送2000余双鞋垫。
每一次灾难发生后,她总是会尽力伸出援手:汶川地震,史大娘卖掉了家中仅有的12只鸡,又到山上采了两天的蕨菜拿到街上卖了,凑钱做了220双鞋垫,坐车到都江堰看望慰问抗震救灾官兵。海地地震,她捐助了400元钱;青海玉树地震,她向玉树灾区捐助了200元,向同样受灾的石渠县捐助了200元……。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些钱算不了什么,可是这些钱已经是史大娘的全部积蓄了。芦山地震后,她又赶到芦山,把亲手纳制的鞋垫交到了参加抗震救灾的泸定民兵手中。
争做泸定好人
传递泸定正能量
——泸定好人评选揭晓
■ 益西措 陈一倩 罗楚凯
4月18日,“2015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泸定第五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泸定好人评选表彰暨幸福新村文艺汇演”活动在泸定县杵坭乡成功举办,在樱桃节上,10名泸定好人受到表彰。
据了解,为进一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泸定正能量,泸定县开展了传递泸定正能量系列活动,在生动具体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活动自3月拉开序幕以来,通过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各行各业推荐了66名泸定好人。评审委员会在初评产生15名候选人的基础上,认真征求综治、纪检等部门意见,及时通过网页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行网络投票。在为期5天的网络投票中,共有3.7万余人次积极参与。通过组织召开评审会研究,结合初评初审、随访了解、网络投票,并在电视台、《泸定手机报》、微信、网络等进行公示,最终评选出了“敬业奉献”类宋云霞、胡波,“孝老爱亲”类余春芳、罗琼,“见义勇为”类左志龙、张加全,“诚实守信”类李芝顺、史国秀,“助人为乐”类郭安莲、陈莉震10名泸定好人,并在“2015年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泸定第五届乡村旅游·红樱桃节——泸定好人评选表彰暨幸福新村文艺汇演活动”进行大力宣传表彰。
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等相关领导向10名泸定好人表示热烈祝贺,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带动更多的个人和组织凝聚泸定正能量,共同捍卫泸定新形象、捍卫泸定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