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兄弟市州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兄弟市州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5月14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进女皇故里 讲述蜀道故事
2015-05-14
山水园林城市——广元
皇泽寺
千佛崖
昭化古城
剑门关
翠云廊

美丽广元 幸福家园

在巍巍秦岭之南、美丽的嘉陵江畔,在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这个鸡鸣三省之地,广元,宛如一颗镶嵌在川陕甘结合部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近年来,广元历经凤凰涅槃,实现华丽转身,嘉陵江水见证着一幕幕广元发展与腾飞的足迹。

2300多年前,广元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作为四川北大门的交通和战略要塞,广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今天,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广元吹响了前进的号角,迈出了强劲有力的奋进足音!

广元速度

继续领跑西部和全国发展速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广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广元下辖四县三区,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海上、陆上、航空、江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广元正敞开热情的怀抱,以崭新的开放姿态迎接四海宾朋前往投资兴业、旅游休闲,感受这里充满魅力的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

广元具有丰富的煤、电、气等能源资源,煤炭储量达4.64亿吨,水能蕴藏量290万千瓦,天然气预计储量在5万亿立方米以上。

近年来,广元大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专注发展定力,锐意改革创新,扎实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全市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全面深化、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6.19亿元,增长9.2%,增速居全省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47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增长1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1.74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17.447.734.9。广元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经济社会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建设步伐也在加速前进!

广元工业

强势崛起实现持续高增长

截止到2014年底,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30多亿元,增长9.1%,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中石化元坝气田采输和净化厂、兴能新材料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释放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广元农业

粮油生产实现“八连增”

截止到2014年底,广元农业增加值近100亿元,粮油生产再创新高,实现“八连增”。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继续保持高增长。

广元第三产业

产业新秀助推新兴产业强势崛起

截止到2014年底,广元服务业实现增加值近200亿元,增长11.5%。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57个,万达广场、川北国际商贸物流港等项目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新鲜血液为广元的消费拉动注入了强大动力。

截至目前,广元4A级景区数目已达15个,2014年接待游客276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8亿元。

广元交通

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

广元是宝成铁路必经之地,空中五条线路航班直达广元。2014年,千里嘉陵第一港——广元港正式开港,至此,广元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在现有宝成铁路,绵广、广陕、广南、广甘、广巴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兰渝铁路、西城高铁正在建设之中,西部综合交通次级枢纽正在加速形成。

广元生态

良好环境连创佳绩

近年来,广元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居全省前列,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9.7%。

广元市森林覆盖率54.6%,已经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33个、市级生态村65个。低碳广元、生态广元建设持续发力,广元城镇气化率已近80%。

抚今思昔,让我们穿越剑门雄关,踏着斑驳的古蜀道,走进森森古柏深处,一步一步寻觅历史的遗迹,领略剑门蜀道雄奇险峻的壮丽景观和小桥流水的旖旎风光……

■ 姚俊霞/文 广元日报记者 刘仁/图

“衣上尘征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中的诗句,像一份源自远古蜀道的邀请,于2015年春天飞抵我的手中。于是,沿着诗人曾经走过的足迹,我向飘忽于此已然数千年的剑门蜀道进发——

在参天古柏的簇拥下,沿着幽静的青石古道,经过高庙铺、竹垭子、牛滚凼,我在大朝驿停歇下来。站在大朝乡峰绝之处朝南望去,一排如锯齿般锋锐而齐整的摩天山峦,横亘于天际。那就是著名的大剑山七十二峰。大朝驿站又称达摩戍,地处云台山下的白卫岭。千百年来,留下了“唐明皇夜宿白卫岭”、“陆游骑驴入剑门”等颇含几分文趣的故事。

穿过大朝古街,经过一座古朴的石桥——松树桥,顺着随山势起伏的石板路,就是雄冠天下的剑门关了。在叉道丛生的石板小径中,我迷路了!附近山坡上一位农人正挥锄耕作,他挥手朝大剑山深处一指,高声喊道:哎,拣柏树又粗又茂的路走,就到志公寺了!我哑然一笑:蜀道之柏树原来不仅有护荫道路的功用,还同为路标,为迷路者指引通途。如果人生的路,也有如此古柏作为路引,会少了多少的坎坷啊!

从志公寺出来,经过建于明代的剑溪石桥,不足三里之地,一道绵恒无尽的摩天石墙纵贯东西,赫然兀立于眼前,它便是蜀道最后的天然屏障——剑门石城郭。顺着石城郭的走向望去,一个巨大豁口把剑门石城郭顿然分成两半,“摩空双锷高千丈,雄锁巴西第一关”的剑门雄关便由此而开。名关屹立,亘古穆然。

剑门关是中原入蜀的最后一道天险,得此关便得四川。过此而南,经武连驿出剑阁境后,蜀道再无险踞。故而,剑门关又得了“蜀北屏障”和“两川咽喉”的称谓。在剑门关关岭上下,除与三国血脉相通的姜公祠、姜维墓、邓艾墓、钟会故垒外,更星罗棋布了许多它处难觅别具神韵的自然景观,如剑门细雨、梁山松涛、西照绝壁、望云雾海,其中又尤以雾海和细雨特别地耐人寻味。再往前,又有集三百里皇柏之精华的翠云廊等待在数里之外,令人流连忘返,赏玩难舍。

时值中午,我在鹤鸣山下闻溪桥边寻了一家米凉面店坐下来。店主告诉说,既寻蜀道,何不去凉山铺看看,那里有拦马墙哦。

拦马墙是一段修筑于大剑山龙脊上的悠悠石道。与翠云廊不同的是,它未加修葺地将蜀道之驿古树古路涵盖其中,就连那青石板上留下的车辙、马蹄痕都深藏古意地记载下了蜀道的沧桑。

沿着拦马墙走出几里地,一种仿佛穿越了时空的感觉袭上心来。似乎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就能回到三国,回到春秋,回到我们想回而不能回到的生命本源。

惊叹着剑门蜀道的险峻,北行进入 “全蜀咽喉,川北锁钥”的昭化古城。昭化古称葭萌,是蜀道上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步入其间,大量的三国古遗址纷至沓来:古驿道、葭萌古关、费祎墓、桔柏古渡、鲍三娘墓、龙门书院等古建筑扑面而来,倘若时间充足,细细游览,无异于将古今的历史翻阅了一遍。

从昭化返回广元,我在皇泽寺小作停留,拜谒了祭祀于此的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殿中,供奉有全国唯一一尊武则天晚年的真容像。而则天后殿、迎辉楼、大佛楼等殿堂中,则保存着从北魏时期至清代的丰富摩崖石刻造像及碑刻。

从皇泽寺出来,我搭乘了一辆北去七盘的便车。到了七盘岭,才发现七盘岭比我想象中险峻许多。金牛道由此顺着山势由北而上经宁强的黄坝驿与另一条蜀道——褒斜道相连并延伸至长安;向南而下经广元、绵阳而直达成都,将中原和巴蜀连接起来,也将南北古今连接了起来。七盘岭向南,沿悬崖绝壁中傍山而架的栈道飞阁前行十来公里,因诸葛亮上书《后出师表》而闻名古今的筹笔驿便跃入了我的眼帘。

在筹笔驿东侧的曾家山,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寂寞栈道——白羊栈道。据说,顺着白羊栈,可寻到另一条沉寂于米仓山上的古蜀道——米仓道。相对于金牛道,米仓道是一条更为便捷的川陕蜀道。它之所以没能成为行军用兵走卒贩夫南北往来的首选,是因为米仓山危峰林立,层峦叠嶂的缘故。又因为它的鲜有人迹而将古老的原始风貌保存了下来。

一艘锈红的游船顺着江心缓缓地划了过来,灵动了两岸刀劈斧砍的峭壁。正欲感叹,几声汽笛划破了江天,一列火车从江对岸的山体中钻出来,还不见车尾,车头又隐入下一个隧洞之中。这里,便是先秦栈道、嘉陵水道、古驿道、纤夫道、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六道合一,素有“中国天然交通博物馆”、“古今交通的活化石”之称的朝天明月峡。

由明月峡沿嘉陵江下行数里的石柜阁侧,一座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依江而立,它的名字叫千佛崖。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于高45米长200多米的峭壁上,重重叠叠,密如蜂房:大佛洞、莲花洞、千佛洞……石窟群虽不及皇家造像的龙门、云岗石窟气势恢弘变化万端,但其雕凿精致完美,虽经岁月磨砺,大多依然完整,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八方宾客。

走一遍蜀道,如翻开了千年的历史画卷,战戟铿锵。打开它,映入眼帘的是烽烟弥漫征战,血流成河的悲叹。合上它,不免扼腕长叹。莫非,因为它初始于引狼入室的悲凉而导致了它风露含霜血肉成河的悲壮?莫非,因为不断出现的新型交通道路替代了它作为路的功用,使它就这样像昨日黄花般日趋凋残,被历史的风尘所掩埋?

其实不然,近些年,这条堪与大运河、万里长城媲美的险峻蜀道,已愈来愈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每一次探访,都有一种被三千年厚重历史所撞击,被汇集于此的先秦文化、蜀汉文化、三国文化、唐宋文化和红军文化所震撼的感动。为了剑门蜀道上那些不可复制的自然、文化遗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如今已经别具慧眼地对剑门蜀道进行了另一种开凿:蜀道申遗!以期让这条修凿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剑门蜀道”的生命得到最完美最恒久的延伸。

寻梦蜀道,我想我此行寻觅到的,还有一种像翠云廊松柏那样根深叶茂的名叫“生命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滋养着这片山水和这片山水中繁衍生息的人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