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本版文图 罗楚凯 尼胡克布 袁帅 益西措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935年5月29日,英勇的22名红军勇士冒着枪林弹雨,奇绝惊险地飞夺泸定桥,在十三根坚实的铁链上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军事神话。65年前,十八军受命西进,挺进高原,开辟了闻名遐迩的川藏公路,开创了人类交通史上的奇迹,铸就了伟大的“两路”精神,掀开了藏区交通和民族团结的宏伟篇章。 今年是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以下简称“5·29”纪念活动),为办好“5·29”纪念活动,泸定县精心筹划组织,联动协调,克服重重困难,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圆满举办了“5·29”纪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精心策划 统筹安排 在此之前,泸定县成立了“5·29”纪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活动实施组、综治维稳组、后勤保障组、环境整治组、宣传报道组。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纪念红军长征在甘孜80周年暨红色文化旅游宣传促销系列活动总体方案》的要求,泸定县制定了《泸定县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活动实施方案》,相关工作小组分别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的筹备中,该县先后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和10余次工作推进会,完成了陪同方案与活动方案的制定以及相关材料的起草工作,抽调了33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密切协同 步调一致 “‘5·29’纪念活动各小组相互配合,加强沟通,密切协同,齐心协力,同心、同力、同步,高质量地完成了活动任务,群众反响好。”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劲说。 该县活动实施组完成了“五大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完成“三馆”建设的全部工程项目,对晚会文艺节目进行彩排和审查。后勤保障组对嘉宾食宿接待作了安排,对在活动期间的用车调度、乘车安排、电力、通讯、供水等有关后勤服务保障项目作了详细布置,组织安监、药监、消防等部门对城区住宿与餐饮场所进行了多次大检查。宣传报道组积极与州委宣传部加强联系,与中央、省、州各大媒体建立了沟通联系机制,并在平面、网络、新媒体等媒介上作了大量宣传报道;在县内主城区、沿线各乡镇等张贴横幅、画报,极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环境整治组整合县市政、住建、工商、公安、交警大队等多方力量,以城乡结合部、主城区、安乐坝、沙坝、国道省道沿线为主要整治区,完成了对广告、杂物的清理、市政设施维修、市场经营秩序和车辆乱停乱放行为的整治。维稳安全组对涉及治安、稳定、安全、保卫、信访、道路保畅等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排查,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多项工作方案和预案,排除了一切不安全隐患。 活动圆满 成果显著 5月29日,该县先后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在甘孜80周年暨红色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开幕式,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展陈提升竣工暨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开馆仪式,在成武小学举办了“传承红军血脉 弘扬红军精神”捐赠仪式,在泸定桥宾馆、县法院会议室分别举办了以“大渡河战役”、“川藏公路”为主题的红色论坛,在泸定桥广场举行了《永恒的丰碑》大型文艺晚会。同时,还发行了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纪念邮票,举办了以泸定历史变迁、改革发展、人文自然为主要内容的书画摄影展;围绕“5·29”纪念活动,坚持高品位、高标准、突出重点,推动了以牛背山升级、泸定桥景区创4A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的推介。 活动当天,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香港文汇报、四川日报、四川新闻网、康巴卫视、甘孜日报等16家媒体40余名媒体人聚焦泸定,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报道,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与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结合宣传,加大了泸定旅游文化的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提升了“长征名城、英雄泸定”的品牌效应。 嘉宾出席 锦上添花 期间,邀请到了周恩来、朱德、刘伯承、贺龙、杨得志、杨成武、张国华、秦基伟、天宝等老一辈革命家亲属代表,原第十八军官兵代表,飞夺泸定桥二十二勇士亲属代表亲临活动现场,参与纪念活动。同时,特邀出席活动的嘉宾还有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分行、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保利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气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国防大学、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绵阳师范大学从事红军长征及川藏公路建设历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四川师范大学学院领导;丹巴县、乡城县、石棉县、荥经县等友邻县领导;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武警四川省总队甘孜支队、武警四川省总队第二支队部分领导;各大新闻媒体的朋友以及甘孜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甘孜军分区和州级机关各部门、州内部分县(市、局)的负责同志和演职人员等共计500余人。 泸定县纪念红军飞夺泸定桥胜利80周年暨川藏公路开工建设65周年活动已顺利、圆满结束,整个纪念活动有条不紊、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演职人员敬业奉献、广大观众井然有序、老一辈革命家亲属代表激情参与,这正是红军精神的薪火相传,“两路”精神的代代传承,更是泸定正能量的层层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