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1.全球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美国疾控中心曾建议所有婴儿在出生后12小时-18个月内接种三针乙肝疫苗,防止来自母体的乙肝病毒感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至2012年底,乙肝疫苗已经在全球181个国家接种,全球乙肝疫苗的接种率目前已达到83%,其中美国、欧洲国家已达到90%以上,而非洲国家则只有72%。 中国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则从2000年的60%提高到目前的99%,和摩纳哥、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一样属于世界乙肝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 2.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危害更大 针对去年底有媒体对新生儿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的免疫规定提出质疑,认为提高了风险系数、使偶合反应增多一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大医学部教授庄辉明确表示,我国大多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来源于母婴垂直传播及儿童早期的感染。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无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后,有90%以上的人将会变成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因此,所有的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3.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最有效手段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源传播和性传播。其中母婴是发生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且感染越早,发病比例越高。感染之后,成人95%能自愈,而新生儿90%的概率会变成慢性。若母亲为“双阳性(两种抗原均为阳性)”,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仅有4%不能阻断病毒。如果24小时之后接种,不能阻断的机率将提高至20%。也就是说,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新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解释,母婴传播乙肝病毒大多数是在生产分娩过程中传播。有数据显示,在接种乙肝疫苗之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都有所减少。 4.相信科学,保持信心 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我们能理解家庭的悲痛,也理解社会的关注。但是,同时公众应该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相信科学,保持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信心,如果免疫规划工作,特别是乙肝的免疫受到干扰,那就不是一个家庭、两个家庭的悲剧,而是不知道多少家庭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