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他是国防生的标杆 “我是履新而来,也是赶考而来,虽然我不知道这次考试能不能及格,但我始终会尽心尽力、忠实履职尽责。”2014年7月,徐骅到武警雅江森林大队任排长时庄重承诺。“刚到时,很多人不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甚至部分国防生有打退堂鼓的思想。”周晖回忆,但徐骅“就像许三多,努力、执着”。第一次5000米考核,高海拔给他个下马威,他用24分32秒跑完,已上气不接下气,成绩倒数第四;负重登山,每次都被战士远远甩在后面。 不少战士私下议论,国防生就是文弱书生。这让徐骅无地自容,高原缺氧不是借口,一时的挫折不能阻止前进的脚步。他每周坚持3趟5公里、3次负重登山。1个月后,他的成绩迎头赶上。 徐骅的微信签名是“我,永不背弃,百无禁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到武警雅江森林大队后,他发挥专业特长,组织官兵成立计算机、摄影、新闻写作兴趣小组,利用业余时间为大队培养网络管理员和新闻报道骨干。在支队政治处岗位锻炼期间,他如饥似渴地钻研业务,把全部精力用在工作上。 “作为90后国防生,主动选择到偏远艰苦地区工作,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和追求。”武警甘孜州森林支队政委祝平说,徐骅克服高原缺氧等一系列困难,学习带兵技巧,整天与战士打成一片。每次体能训练别人跑5圈,徐骅跑10圈;别人做100个俯卧撑,他做150个甚至200个。 一天中午,周晖查哨时,发现徐骅正拿着一台水泵在琢磨。原来,徐骅对水泵的操作有些问题没搞清楚,趁午休时给自己“开小灶”。后来在大队开展的水泵集训和体能训练中,徐骅综合考核第一名,战友们都叫他“拼命徐三郎”、“徐三多”。 每个双休日,徐骅总是和战士们同娱同乐。他还同战士们一起养猪种菜、掏下水道。野外驻训期间,战士谭锦瑜回到帐篷,发现自己铺位上多了一双护膝和鞋垫,后来得知是排长悄悄放的。 老兵退伍时,徐骅拍摄制作“拥有军旅、享用一生”纪念光盘,赠送给每名退伍老兵。“他深知兵真爱兵,一言一行都饱含着对战士的深情厚谊和关心呵护。”战士张扬名说。 虽然到甘孜州时间不长,但徐骅和驻地藏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每逢节假日、藏历年等,徐骅都会带领战士们到敬老院,帮老人们干活,陪他们拉家常。 徐骅的父亲徐直伦回忆,每次从敬老院回来,徐骅都要打电话和家人分享。他常说,每次去敬老院干活就像回到爷爷奶奶身边,挺幸福。在徐骅追悼会上,徐骅父母从抚恤金中拿出2万元,用于资助藏族贫困学生,以告慰儿子在天之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