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州良好的地理、自然、生态环境为野生菌提供了优越的生长条件,孕育着十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著名的有松茸、白菌、大脚菇、青杠菌、獐子菌、鸡油菌等。野生菌味道鲜美,且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物质,深受广大公众所喜爱。但有部分野生菌是有毒的,消费者若缺乏鉴别知识极易误食中毒,严重者可能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每年6月至9月,是野生菌生长的旺盛期,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为了避免食用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甘孜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作以下消费提示。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主要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野生菌只有10余种。人如果误食了有毒菌,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未烧熟煮透,或者是多种野生菌混合加工。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二、野生菌中毒有哪些表现? 野生菌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 (一)胃肠炎型。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潜伏期6-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四)肝肾损害型。毒素损害肝肾等器官,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该型中毒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很高。 三、野生菌中毒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一旦怀疑野生菌中毒,中毒者或者其周围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四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五是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四、食用野生菌应注意事项 (一)鉴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可靠的方法,不要采摘或购买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是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根本办法,且加工食用要烧熟煮透。 (二)多种野生菌不要混合加工食用,最好每次食用一种。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合加工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中毒。 甘孜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〇一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