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忠德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但在少数地区,投入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效果,一些扶贫项目不接地气、事先没有周密计划,只管把资金投出去就完成了任务,成效如何反倒不被重视。 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与扶贫开发不精准相关,更为关键的还在于很多地方用单纯产业化思维搞扶贫工作,却忘记了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难免使扶贫工作走了样。 从政策设计看,目前的产业化扶贫项目,是由企业申报和组织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又以企业报账的形式直接拨付。如此一来,到户补助资金往往成了问题,弄虚作假、暗箱操作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单纯以追求利润为主,把扶贫项目和资金投给企业,再由企业去扶贫,效果大打折扣。 从现实情况看,贫困县发展根基弱,农户欠缺掌握科技知识的能力,思想观念亟需更新,以致种养业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同时,贫困县的龙头企业规模偏小,辐射面不宽,管理生产方式落后,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不强,参与项目建设的农户与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之间关系松散,缺乏有效沟通和对接,也尚未形成规范、完善的“公司+基地+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上述现实情况的存在,造成产业化扶贫项目先天不足,后劲又乏力。 因此,不能以单纯产业化思维搞扶贫。相关部门必须研究市场、深入了解农村实际,让扶贫项目走下去,让扶贫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用,也让农民对扶贫工作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