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史书。它作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像历史长河中奔涌的浪花,至今还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之际,翻开一张张老旧照片,有的虽然模糊不清,但透过它们,我们读懂了什么叫爱国;有的虽然血雨腥风,但透过它们,我们读懂了什么叫牺牲奉献;有的虽然泛着黄色,但透过它们,我们读懂了中华儿女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有的虽然来自大洋彼岸,但透过它们,我们却读懂了正义的力量…… 一幅图片就是历史的定格,背后的故事更是历史的强音。当你面对这些珍贵的老旧照片,似乎听到了宛平城内的枪声;似乎看到了无数民族英雄、仁人志士抗日救亡的身影;似乎触摸到了革命先烈用生命染就在国旗上的那一抹红色。 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抗日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两个阶段后,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春、夏季攻势,扩大了解放区,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当时,日军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区都处在我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务,自然地主要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军队来进行。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图为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一起研究战略反攻部署。 抗日救亡 匹夫有责 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 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中国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命令部队奔向了抗日最前线,开启了抗日救亡序幕。 图为驻守在宛平县城的第29军官兵跑步进入抗日阵地时的情景。 驰骋疆场 骁勇善战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以加强党对华中工作的领导。1939年12月至1940年2月,中原局连续召开三次会议,讨论发展华中的战略方向、根据地建设和统一战线等问题,并建议中央派一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南下,协同北上的江南新四军,支援江北新四军,大力发展苏北抗日游击战争。新四军骑兵团应运而生。 骑兵团是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的一件宝,骁勇善战,让敌人闻风丧胆。打了不少大仗、恶仗,并且创造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斗奇迹。 图为新四军骑兵团活跃在苏北抗日根据地。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在战斗中消耗很大。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国希望美方提供飞机、人员等支援。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 1941年4月15日,几经波折之后,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一个未公开发表的命令,允许美国陆、海军的预备役航空人员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纳入中国空军序列赴中国参战,并开辟了空中驼峰航线,为抗战后方运送了大量物资装备。人们也将这支骁勇善战的志愿队誉为“空中飞虎”,飞虎队因此得名。 图为美国志愿航空队队员在昆明的合影。 人民战争 大显神威 地雷战作为八路军在华北抗战中的重要战术之一,它与地道战、麻雀战一起,在抗战时期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也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海阳民兵共作战2000余次,毙伤俘敌1500余名,缴获各种武器600余件,涌现出县以上英雄模范500多名。 图为抗日游击队在布设地雷。 多行不义必自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图为关岛的日军战俘在收听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时的情景。 (据《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