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要闻

第04版
国内.视觉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康巴周末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5年7月1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
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二〇一五年七月八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2015-07-17

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进行了研究部署,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握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着力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人减少到497.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1.5%下降到7.7%,扶贫开发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是,四川农村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特点仍然突出,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增收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病、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现象突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是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具体行动,是促进协调发展、推动民生改善、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中处于特殊地位,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作用,对于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深入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和“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贯彻《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严格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基础,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三)目标任务。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省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村村有硬化路、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四)基本要求。扶贫开发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扶持对象精准。聚焦建档立卡的贫困村、贫困户,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

——扶贫项目精准。结合实际编制扶贫项目规划,确定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做到项目规划到户、脱贫效果到户。

——资金使用精准。以县为主体,加大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扶贫措施精准。根据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需求,因人因地施策、因致贫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到村到户,致富能力提升到村到户。

——驻村帮扶精准。因村派人、强化责任,按需选派各级干部组成驻村帮扶工作组,针对扶贫工作薄弱环节强化支持、落实举措。

——脱贫成效精准。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县、村、户减贫档案,分年度逐级验收脱贫成效,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二、聚焦贫困人口,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五)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对有劳动能力、可以通过生产和务工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培育扶持和就业帮助力度,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扩大转移就业培训和就业对接服务,通过发展生产和务工实现稳定脱贫。

发展特色农业促增收。以贫困县为单位制定规划,统筹谋划和大力推动生态、绿色、安全的特色农业发展,培育粮油、畜牧、茶叶、药材、果蔬、林竹、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以放活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突破口,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编制“十三五”旅游扶贫专项规划和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推动文旅、农旅、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增收脱贫的富民产业。大力推进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创建藏区全域旅游试验区和“四大片区”旅游扶贫示范区,支持创建特色旅游示范村和民宿旅游达标户,发挥旅游产业对增收脱贫的带动作用。

发展商贸流通促增收。健全乡村商品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支持电商企业发展农村网点,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特色农业”品牌,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

发展县域工业促增收。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准主导产业,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民族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开发水电、矿产资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生态能源。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骨干企业。鼓励民族地区与省内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对接,共建“飞地产业园区”、合作园区。鼓励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发展劳务经济促增收。办好贫困县职业学校,提升职业培训能力。落实免费职业教育政策,在中职助学金的基础上,再给予贫困家庭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加大对劳务培训的投入。支持用人单位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搞好定向、订单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紧转第三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