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守帅 罗向明 张明海 距离成都最近350公里,最远上千公里,分布在甘孜州西北、西南的10个县,是省会成都的“亲戚”。 2012年,省委、省政府作出第一轮五年(2012—2016年)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成都10个区县对口支援甘孜州10个县,省会城市便在雪域高原结亲“十兄弟”。 作为首位城市,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作出应有贡献,成都从一二圈层派出了最强组合,从今年上半年的部分数据看,不含高新区在内,其余9个区县GDP占整个成都的60.02%,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43.15%。 成都用“经济之核”支援和带动“十兄弟”的发展,既带来了眼前的显著变化,也对民族地区的未来产生着深远影响。 送财富 雪中送炭还送“炕” 从甘孜县城到夺多乡只有70公里,开车却要走两三个小时,这还是在路况好的时候。由于地方财政薄弱,地域广阔的“十兄弟”,要补的类似基础设施的发展“欠账”太多。 省委省政府确立了援藏资金标准后,成都及时兑现承诺:按照每年拿出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0.5%的要求,截至2015年6月,成都已将8.72亿元援助资金足额划入共管账户。 甘孜县县长龙明阿真说,龙泉驿四年实际投入资金9353万元,相当于为当地增加了一年的财政收入。 这还不够。成都有的区县将0.5%提高到0.6%,有的额外增加援助资金,这部分“自我加压”的投入加起来已达到1.41亿元。 钱怎么花才有效?成都围绕民生、产业、基础设施,确立了304个援藏项目,涉及援藏资金投资11.84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292个,已投入援藏资金7.11亿元,完工项目192个。 但一年光阴半年雪,在“十兄弟”那里搞建设,工期短,成本高,技术难度大,仅靠财政资金的支援远远不够。 送炭解燃眉之急,真正温暖过冬“送炕”才行。成都发挥政府资金“保基本、兜底线”作用,探索出“政府资金主导、社会资金参与、自我融资补充”的资金援藏模式。 办法不一而足,10区县各有巧思妙想。 锦江区用“政府资金促民生,社会资金促发展”的办法,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唐卡和雪域俄色茶产业发展;龙泉驿帮助甘孜县成立“城乡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时解决融资2亿元,实施代建项目15个。 (下转第四版) |